居家隔离期间,不能出门,甚至连外卖快递都是防疫人员帮忙拿,很是不便。于是,我们又重新捡起了锅铲,探索厨房的奥秘。
北京目前没有出现上海的物资匮乏的情况,所以我们也没有屯太多的物资,基本就是当天买菜当天炒,又或者是提前一天买好。一些可以存储比较久的如土豆、木耳等菜,也会买一些放着,便于随时可以用上。
我上一次进厨房,差不多是冬天之前。天气一冷,就开始犯起床困难症,更别说早起去炒菜了。工作日太累,周末也没精力去炒菜,基本都是外卖解决。这一次隔离,正好给了我们一个重新做菜的契机。
做菜的安排,基本是轮流上阵,偶尔替补。一两个人切菜做菜,另一个人就刷锅刷碗,分工明确。如果遇到有人工作比较忙,其他人连续做好几天也是时有发生,不过彼此都理解。坚持了一个多月,倒也相安无事。
三人当中,一个来自南方(广西),一个来自北方(山西),另一个来自最西边(新疆),大家的菜式也都各不一样。我做炒菜比较多,山西的朋友做土豆、粉丝比较多,新疆的朋友做各种鸡翅鸡爪啥的。虽然侧重点都不一样,但是我们有个共同点──做菜的时候或者做菜前,都是跟着教程学习──说明我们都是临时学的。
得益于我每天记录的习惯,把每天做的菜都记录了下来。
早餐基本都是夹心面包解决,吃了好久的「紫米夹心」,对比之下,我更喜欢「南瓜夹心」。出镜率最高的食材必然是鸡蛋了:尖椒炒鸡蛋、西红柿炒鸡蛋、西葫芦炒鸡蛋……万物都可炒鸡蛋。
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也到了做菜的「七年之痒」──食材来来去去就是那些,能做的菜基本也都尝试过了,逐渐回到最普通的家常菜,期间甚至出现了不想做菜的迹象。我们开始偶尔「放纵」下,比如周五了,点一份手撕鸡和几串烧烤,外加三罐啤酒,一起嗨皮下。到了第二天,又重新开始回到正常的做饭当中去。
生活大抵也是如此吧,一开始惊喜,接着无聊甚至厌烦,然后和解,最后归于平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