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志|二〇二一・四

#2021-04-30

当一个乘务员大声叫醒一个乘客后,乘客仿佛获得了某种认可,开始与另一名乘客大声讨论事情,并以此声调持续讨论了半个小时。

不要期望火车上能遇到素质好的人,那概率和棉鞋过河不湿脚概率一样低。


蔡依林真的敬业了,唱跳十分钟不带喘气的,现场演唱会肯定很嗨。


设计小长假的人,祝他小长寿。

#2021-04-29

滴滴状态栏的车辆通知信息,竟然没把车辆颜色包含在内,难道颜色+车牌号,不比车辆型号+车牌号更具辨识度?


不要用勤奋麻痹自己对于未来规划的缺失。


发现一个不错的声音:沙丘研究所,近期两篇文章:

文章质量不错,很新颖的思考角度。同名公众号:沙丘研究所。


设计的本质是控制与自由。iOS 系统是设计师思维的体现,Android 系统则更像工程师思维的体现。前者有着严格的控制,但又处理好与自由的平衡;后者则更具开放性,但代价就是过度的自由容易导致混乱。

如果想要进入一个别人搭建好的美好花园,那么 iOS 系统是最佳的选择。但是,iOS 系统近乎绝对的控制,同样不利于创作。对于我这类用户,希望开放与自由,甚至在一些方面不认可已有的设计,需要去重新设计,那么 iOS 系统天然不适合我。

如果你不认可这些家伙设计的世界,那么你就来改变它吧。


对我来说,阅读从来就不是努力的象征,它只是一种消遣。

#2021-04-28

连家电公司创维都开始造车了,有点当年争相造手机的感觉。


我们的教育似乎缺乏一种培养解决问题的思维和能力,导致在遇到事情的时候,要么用蛮力去反抗,要么回避。在一些孩子的身上尤其明显,而对于频发的自杀事件,似乎也有一点这种意味。有感于北流幼儿园持刀伤人及近期的跳楼事件。

#2021-04-27

地铁检测水的原理:用光谱测量液体的介电常数和电导率,判断液体是否具有易燃易爆性。


我要比任何人都能够反驳我认同的观点,那我才有资格拥有它。
——芒格

分散叫理财,不叫投资。


Cancel Culture(取消文化):一种因为某人说或者做了某些让你感觉冒犯的东西,而完全抵制他的群体的社会行为,它特别发生在社交媒体上。
https://dictionary.cambridge.org/us/dictionary/english/cancel-culture


李笑来写了一篇关于中医的文章,还挺有意思:on-Chinese-Traditional-Medical-Treatment

#2021-04-26

我们生活中存在许多可预见性和不可预见性事物。


盯着美颜后的照片,耳道传来短视频的外放,咽下重油重盐的外卖,被地铁门夹伤才会惊叫。这就是现代大部分人的视觉、听觉、味觉、触觉?


目标力的几个层次:第一个层次叫没目标;第二个层次是能设立目标;第三个层次是能设计并达成目标;第四个层次其实是能根据必要性去设定目标,然后再去反观自身能力和资源有什么差距,去补足这个差距。
——张辉


提高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021-04-25

中考,高考都是筛选的工具,学区房也是,价格更是最直接的筛选工具。


《项脊轩志》中的「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真的太悲伤了,虽无一个悲字,但读下来满满的悲凉感。


数据主义。如今我们生活在数据主义的时代里,现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依赖数据。我们依靠数据去判断事情的价值,文章内容依赖阅读数、点赞数等数据评判价值。原本数据只是为内容服务的,现在却反客为主,内容倒变成了依赖数据去产生。


侯世达定律:做事所花费的时间总是比你预期的要长,即使你的预期中考虑了侯世达定律。

#2021-04-24

最近学到一个新词「简历花了」,意为换公司过于频繁,在每家公司都待不长,于是就会被大厂人力判定为简历花了。

这是一个看表象不看本质的典型做法。每家公司待的时间不长这是表象,不去了解为什么,只看是什么,然后就对一个人的过往经历、个人能力、人格、价值进行评判,虽然筛选简单高效,但有失偏颇。

#2021-04-23

抑郁症与基因有关,意味着抑郁症可遗传。


读书没有功利性,兴起而读书,谓之美好。


想起之前王兴在饭否发了两条动态,前一条说终于有人可以在技术和忽悠上和特斯拉抗衡了,下一条就提到了华为造车,其指的对象不言而喻。

然后知乎不到一天就有了一条关于此事的问题,下面的答案几乎都是站华为而批判王兴的。

有意思的是,王兴的本意应该并非贬低华为,结合他的以往发言,他对华为的评价其实是很高的。然而还是被有心者断章取义,乱立靶子了。

#2021-04-22

愈发感觉真正叫电影的片子其实不多。现在院线上不少所谓的电影,其实恰好被叫做电影而已,盗用了这个名称,但是真的不能叫做电影,因为它没有电影的精神,也没有电影的内核,经不起时间的考验,充其量是敛财的工具。


忙着生,忙着死。变成忙着读书,然后忙着攒钱凑物质,最后忙着死。生活呢,享受呢?

#2021-04-21

这么多年了,再测还是 INTJ 人格。这已经是刻在行为里了吧。

#2021-04-20

心理学是科学,需具备可证伪性。

#2021-04-19

《齐玛的作品》,谁能想到它作品里蕴含的神秘的齐玛的蓝,竟是游泳池?

#2021-04-18

千般犹豫,敌不过家里的一声呼唤。

#2021-04-11

《我的姐姐》要表达的主题究竟是什么?从影片名称来看,似乎是从弟弟的角度拍的,但是实际上确实从上帝视角拍的。若是表达亲情主题,但是片中满是家庭破碎的撕扯,姐弟的不容;若是独立女性主题,女主那句这么努力都是为了让父母高兴,这算哪门子独立啊。

#2021-04-10

当我们明确地知道,自己的天性就是热爱做加法,那么接受了这一点之后,大概才会有勇气认真严肃地考虑一下减法,思考一下减法的意义。

当成年人知道并接受自己是平凡的普通人之后,就开始放弃那些大而空的想法,变得更务实了。

#2021-04-09

进击的巨人的小组戾气太重了。如果说最后一话不合理,那么说出哪部分不合理就好了,一口一个小丑,一口一个吃屎。标明了理性讨论最后一话的主题,进去一看还是一堆充满着情绪的发言。

这何尝不是一种随地拉屎的行为?


读书,最重要的是对于书中的内容,你的看法是什么?而不是把完成阅读当成学习的效果。

#2021-04-08

中国人也有信仰,鬼神、祖先这些都是他们的信仰。


社交是信息交换,独处是梳理思考。

一个产品的默认选项中隐藏着所有的道德。

#2021-04-07

要了解公司,除了看财报,还要看董事会报告和重要事项,了解董事会对市场的判断及对公司的掌控。

#2021-04-06

一个人如果掉进了粪坑,首先要做的事情是把嘴闭上。
——大张伟。

对于某些平台来说,再恰当不过了。


「探索」和「交付」是非常不一样的目标与挑战。

各个公司的探索与交付:

  • Google:fake it,make it
  • Facebook:move fast,don't break things
  • AirBnB:build things that don't scale,build things that do scale

在探索阶段打造 prototypes,在交付阶段打造 products。

解决问题的方式,应该是结合了产品经理、设计师、工程师,让彼此相互切磋,然后产生一个最好的方法,而不是每个人下去后接手各自的工作。

产品的 4 大风险:价值(Value)、易用性(Usability)、实行性(Feasibility)、商业可行性(Viability)。还有另外一个风险:道德风险。也就是需要问自己:我应该打造这个产品吗?

功能均等策略(Feature Parity):具备头号竞争对手提供的所有功能或服务。这是一种懒惰的行为,事实也证明收效甚微。

产品探索(Product Discovery)就为了「创造价值」 (value creation),产品优化(Product Optimization)只为了捕捉价值(value capture)。

做产品很大的挑战是要一直往未来思考,冰上曲棍球的俚语说注意冰球即将前往的地方,而不是它走过的地方,意思就是要看向未来的趋势,而不是今天的情况。

4 个核心能力:

  • 对用户和顾客的深入认识
  • 对用户数据的深入认识
  • 对事业的深入认识
  • 对行业的深入认识

#2021-04-05

我们讨厌别人享用特权,但当我们拥有可以使用特权的机会并去使用时,是否会想起他人也会讨厌我们的行为。


视网膜有两种细胞,视杆细胞和视锥细胞。前者负责光强度识别,后者负责颜色识别。


如果尖锐的批评完全消失,温和的批评将会变得刺耳。如果温和的批评也不被允许,沉默将被认为居心叵测。如果沉默也不再允许,赞扬不够卖力将是一种罪行。如果只允许一种声音存在,那么,唯一存在的那个声音就是谎言。


用原型快速验证产品的四大风险:

  • 实行性风险(工程师负责)
  • 易用性风险(设计负责)
  • 价值风险(产品经理负责)
  • 商业可行性风险(产品经理负责) 团队应该被赋予「解决问题」的任务而非「具体功能」的指令。

不要在理发店问理发师是否需要理发。

#2021-04-04

截至2020年3月,小学及以下、初中、高中/中专/技校学历的网民群体占比分别为17.2%、41.1%、22.2%,受过大学专科及以上教育的网民群体占比为19.5%。

#2021-04-03

很多人的智商无法理解「智商上的差距」这件事。

#2021-04-02

大多数人宁愿去死,也不愿意思考。
——罗素


他们的应用比其他的应用更简洁、更高效,所以当用户使用 Instagram 捕捉生活瞬间时,能够比其他应用花更少的时间。因为 Instagram 没有网站,用户只能在手机上使用,这样可以让用户在 Instagram 上分享的内容变得更加即时且亲切。
——《解密 Instagram》


观察→感受→需要→请求。

#2021-04-01

现在的 Instagram 每三张照片就有一个广告,追求精致的斯特罗姆绝对不会让自己的产品变成这样,只有 Facebook 会这样。


绝大多数情况,人们发笑并不是因为高兴,而是因为一些社会性的事情,例如「我想加入你们」「你的地位比我高」。

加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