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志|二〇二一・五

#2021-05-31

开放三胎并没有什么问题,想要多生的就多生,不想生的就不生,这就是一个选择。另外,看到一个讽刺的评论,可见汉语的博大精深:

敢在国内养三个孩子的绝大部分是两种人:

顶尖层,养孩子不当回事儿的;
最底层,养孩子不当回事儿的。

#2021-05-30

房价、教育、医疗,现代人的三座大山。选择一个地方,长期来看,还得最终考虑这三个方面。


看到一个关于料理包、外卖黑幕的话题,让我想起和其他方面的关联。高房价、教育资源不均等这一系列因素,压迫一些人通过吃劣质的食品来省钱,不卫生不安全的饮食引发各种疾病,进而增加医疗资源的压力,在稀缺的医疗资源下,导致就医困难以及就医成本高,又回到了省钱上,恶性循环。


为什么是科技公司来解决所有的难题呢?现在看起来,科技公司在这些难题面前的做法无非是提供选择,然后把选择交给用户。

——Facebook 副总裁 Nick Clegg


躺平的权利是一种沉默的权利,沉默的权利是一项基本人权。

#2021-05-29

《琅琊榜》不错,就是节奏太慢了,插入了太多的感情戏。如果精简到 20~30 集,应该是一部非常不错的剧了。


选公司,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环境。环境会决定很多事情,与你共事的是什么人,公司的文化是什么,这些都比待遇要重要得多。

#2021-05-28

所谓类型系统(type system),是在程序运行之前,检查程序是否符合基本的约定,以避免不必要的“运行时错误”。

——王垠

每个人都应该建立自己的静态类型系统,形成心理屏障,用于过滤一些我们不必接收的话语。在现实中,我们可以通过他的年龄、经历、辈分等维度校验他是怎样的一个人,然后判断我们是否值得去继续听下去;但是在网络上,这些很多都是匿名的,或者虚拟的,很难辨别出来对方是一个人还是一条狗。


普通却自信,这不是很重要的品质吗?全世界绝大多数人的都是普通的,一个成年人认识到自己的普通,并且能够保持自信而不自卑,这太难得了。

#2021-05-27

纯纯写作用来作为手机写文章的草稿应用还是很不错的,为什么无法作为主力软件呢,因为还没有合适的桌面端,这点注定无法成为写作利器。正经人谁会在手机敲字啊……也就打打草稿。另外,纯纯写作在协助打字方面做得非常好,体验上乘。


男性习惯提供解决方案,女性习惯感同身受。对于一些聊天的观察,似乎真的是这样。

#2021-05-26

黑龙江科技大学教室里乱搞这个事,给我们的教训是,公众场合就应该避免做一些出格的事情。传播视频的人也是没有底线。当然,这是两个事情,得分开来看。

#2021-05-25

注射青霉素要做皮试,原来并不是一个常规流程,一些欧美国家并没有这个流程。然后查了资料,除了患者自身会引发过敏外,另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不纯的青霉素也会导致过敏。不做皮试的国家就是因为有较纯的青霉素,加上完善的医疗,所以不用多此一举做皮试。

#2021-05-24

不要用大而空的词,去描述自己不懂的东西,以彰显自己的高深。

#2021-05-23

看到一个评论,说更喜欢用手机去做 PPT,因为可以躺在床上一边思考一边做。这个方式真有意思。用电脑固然很方便,但是似乎在编辑时的舒服程度就没有手机那么好了,而舒适则可以促进思考。那么,思考更重要,还是便捷更重要?

#2021-05-22

今天看到一个比喻:抱怨就像口臭。仔细想想真的恰当!当抱怨出自他人之口,你会感受到;当抱怨出自自己之口,便很容易被自己忽略。


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王阳明《传习录》

#2021-05-21

你所认为的他人的无聊,也许是他人对抗无聊的方式。

#2021-05-20

照片是平的,它有边缘线,而且是静态不动的。然而,尽管是平的,它却不完全是平面的。照片有一个物质层面。

——《照片的本质》

照片是有边缘的,那些能够拍出「无边缘」的照片,都是不错的艺术品。


新垣结衣的结婚,张一鸣的卸任,左晖的离世。前两者对我触动不大,但是左晖因为肺癌去世令我唏嘘。即使再有钱,在大病到来之际,也难以回天。身边太多人因为癌症而去世了,让人不得不感叹,这一生奔波,到底追求那些物质有何用?

#2021-05-19

国内大部分药企是仿制药公司,每年通过审批上市的药物中,高达 90% 是仿制药。


摄影其实是一门分析学科。画家是从空白画布开始作画,摄影师则是从混乱世界中开始选择图像。

——《照片的本质》

为什么非彩色图片耐看,或者说显得高级?因为彩色是人眼看到的颜色,而非彩色则保留了想象空间,相当于留白,这一留白给予了不同观者根据不同经历而自由发挥想象的空间。

#2021-05-18

写下来,才敢说自己思考过了。在写的时候,就会发现一些很细的东西,就像画画,只有真正动笔时,才会去关注细枝末节的地方。

#2021-05-17

在合适的阶段做合适的事。互联网使得个体之间的距离无限拉近,圈子无限扩大,导致个体能够接触原不属于他的圈子。这是好事,鼓励竞争;但也是坏事,容易产生攀比。这个时候尤其要冷静思考,当下的阶段,应该做什么事。


转发会导致关注你的人形成预期落差,因为他们想要看到你的真实动态,而不是他人的动态。

#2021-05-16

人人生而并非平等,应该早些认识到这些。


演绎与陈列:前者是有情节的,后者更像是无上下文的快照。《爱,死亡&机器人 第二季》里的几个故事就是给我这样的感觉,也许精心挑选了好故事,但是给我的感觉则是只做了陈列。

#2021-05-15

读心理学,可以先从认知心理学入手,因为这个比较硬,很难被妖魔化。其他的如社会心理学、人格心理学等,都被加上了太多的商业因素,被玩坏了。


一家人的生活简朴但舒适。“金钱绝不是我们生活的动力。”萨库尔说。但教育是。

——《仿制药的真相》


看到一个比喻很有意思:你的行为好比开车拿倒了地图,而且是在撞了一棵树之后才发现。


他卸掉了自己的高级思考功能,回归到出生的那个泳池。他发现宇宙的秘密一直存在着,不会因他有任何改变。因此他不再困惑,不再索求,只是单纯的感激周围的环境。

万法归宗,大道至简,返璞归真,回归自然。从完成一项简单的任务中得到快乐、人死了,就好像水消失在水中。他,圆满了。

——豆瓣网友@王俊俊 评《齐玛蓝》

#2021-05-14

《爱,死亡&机器人 第二季》上映。网络上一片的人说要看,然后又在疯狂找资源,另一部分人则在喊,在哪看在哪看……知道一个东西,却没办法看,魔幻现实。

#2021-05-13

成都 49 中事件的监控公开了一部分,然后也公开了聊天记录和发现的情书等证据,似乎真的是跳楼自杀。舆论下定义早了啊……自己也被带跑偏了,还是得多反思下。


换个角度想,从公司现有的资源、运行的模式,我在当前的岗位能学到什么?如果是自己做类似的业务,我会怎么开展?

#2021-05-12

我觉得“不要信谣传谣“这句话极精炼而又含义丰富深刻,有战无不胜的威力。

  1. 断定你所说的或转的一定是谣言 ;
  2. 断定你没有区分谣言和非谣言的能力;
  3. 既无这个能力,你还信谣传谣,因此断定你既蠢又 坏;
  4. 断定自己具有区分谣言的能力、权威性和劝诫他人不信谣传谣的社会责任感,因此自己既聪明又良善。 所以,一旦有人对你说出“不要信谣传谣“,他立马就嬴了,你立马就输了。

——传播学邓建国

妙啊,这么一说确实有这感觉。

#2021-05-11

1984 年前,即使药物专利已过期,仿制药公司还得重复大量的临床试验,证明其药物的安全性和功效,才能通过美国药监局的审批。在通过《药价竞争与专利期限恢复法》后,便不用再重复临床试验。然后采取「先到先得」(首个通过审核的企业享有六个月的独家销售权)的策略,吸引仿制药公司入场。

#2021-05-10

没有受过科学教育的人,只能称为受过训练,而非受过教育。

有科学素养真的非常重要,它能改变一个人的思维方式。

#2021-05-09

使用「我认识的一个人」,会比「我有一个朋友」更恰当吗?


听闻轻芒停服,原因不明。这种聚合信息的形式,很像之前的即刻,不知道和即刻停服是否是同一个原因,亦或者是版权问题?


真的很烦无边界的人和事,例如没有 OFF-Time 意识的人。

#2021-05-08

小丑的确挺悲哀的,不是他对别人笑,而是观众冲着他们笑。


《杀死一只知更鸟》原来讲的是成长、教育的故事。无缘无故杀死一只为你歌唱的知更鸟,这是一种犯罪行为。每个人都有可能会遇到这种选择,即你是否要选择杀死那只知更鸟。

父亲最后没有「杀死」善良的救下自己孩子的怪人拉德利这只知更鸟,但是代价就是破坏了自己诚实的原则。


看问题的角度可以看得出一个人的真实思想。正所谓「看到公司政治的人,一般也是公司政治的制造者」。

#2021-05-07

如果我们功利来看,读书考试也许是一生当中少有的「付出就有回报」的事情。

#2021-05-06

Android 书伴 App 真不错,可以管理阅读的书籍摘录和想法,也可以导入 kindle、微信读书、静读天下的摘录。使用体验上也可很好,最喜欢它的状态栏下拉快速摘录,在阅读时能便捷输入。

#2021-05-05

敏感的人对他人的否定常常反应异常激烈,与年少的时候被父母恐吓教育有紧密的关系。

#2021-05-04

五四青年节,当代青年的精气神是什么呢?我所认识的,几乎都是都在为钱、房奋斗,或者即将投入奋斗。之前看到别人说的一句:没有哪个小孩的梦想是长大后买套房。现在是真的感同身受。

#2021-05-03

日本社会对道德准则的重视不高,更依赖外部的强制力来约束行为,例如耻感源于他人的看法而非自己的行为。

#2021-05-02

网上玩社交,你会因为某个观点共鸣而迅速加入某一阵营,然后又会为了迎合这个阵营而隐藏自己的观点。

#2021-05-01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To attain knowledge, add things every day. To attain wisdom, subtract things every day.

加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