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部分关键词显示的超链接,属于 Obsidian 内链,在当前页不可跳转。
#2021-07-31
《一九八四》里的温斯顿处在第一个否定当中,而奥布莱恩则是已经到了否定之否定的层面。前者还在反抗现状,认识不到事物的本质,后者已经过了这个阶段,且再次进行了否定。
#2021-07-30
丢开宏大叙事,去感受个体的温度吧。
#2021-07-29
经同事推荐,看了一个关于小姐的社会学研究演讲,内容很好。关于小姐,一般人在日常生活中很难见到,但她们确确实实存在。对于这类生活在红灯区,但又不可替代的群体,我们应该去了解和关注。这里面不只有肮脏低下的性交易,还有多样的生活方式选择以及不为人知的难处。——【一席】黃盈盈:小姐研究二十年 - YouTube
性千万不要以为它只是生理的,它是有生理做基础,但是生理只是提供了可能性,成为人的行为所需要的现实性,却是由社会、文化提供的。 #quote ——潘绥铭
#2021-07-28
那些高呼民族大义的网友,像极了武侠小说里宣扬匡扶正义的「名门正派」。
很多事情,往往后退一步就能看清楚一点。
有些公司,明令要求要发票收据,甚至是不给到收据不能报销。这种行为真让人迷惑,如果连这个都无法信任员工,那么员工该如何相信公司会相信员工?又或者说,这几乎可以确认,公司是无法信任员工的,那么员工有什么理由在这样一个不受信任的环境浪费时间和精力。
#2021-07-27
读《别闹了,费曼先生》。费曼真的是一个坦率有趣的人,生活中喜欢搞怪,科学上求真严谨,对教育有自己的一套理论。最有趣的是,他在巴西访问的时候,见识到了巴西僵化的教育体制,只背诵不理解,宛如现在的应试教育。在被邀请演讲时,他直接了当地提出了巴西教育存在的问题,这一行为不但没有被反对,反而激起了讨论。然而,回到美国后,外交部的人却不再敢用他去做「外交」了。
今天看到一个推友提到,现在可以入一些小米的股票,原因是雷军在微博晒了购买的鸿星尔克的鞋子。之前他也透露过投资策略,哪个恰爱国饭,就买谁,比如B站这些。半年之后,果然被他赚了好多。有意思的角度。怎么说呢,鸿星尔克这突然的一红,让我很担忧会被反噬。
#2021-07-26
我发现我的七窍在一定程度上都被堵住了:口鼻被口罩罩住,眼睛被眼镜当着,耳朵塞着耳机。感知这个世界的器官被封闭了好多。
#2021-07-25
优质环境下成长起来的人,普遍善良且真诚,和被社会捶打过的人会有些许不一样。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读《别闹了,费曼先生》。感觉很贴切那句话——这个世界是别人设计好的,如果你觉得它不对,你可以重新设计它。费曼小时候各种改良搞怪就是这味道。
#2021-07-24
房子太贵不利于年轻人的幸福感和可能性。
医疗背后是生命成本。
教育的尽头是产业,如果产业蛋糕做不大,教育再卷,拿到的蛋糕还是原来那块。
生娃背后是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和老龄化压力。
现在我算看明白了:谁提高了摩擦成本,谁让社会单位资源消耗上升,谁引导了错误的价值观,谁就会挨社会主义铁拳。 #quote
#2021-07-23
卢曼卡片盒笔记法是一种复利的思想。
以前看到一个心理学实验,说婴儿会偏好复杂的图像而不是简单的图像,例如多边形和圆圈,人像和多边形,前一种更为复杂的图形会被婴儿优先选择。人像这个例子是不是可以作为多看效应的例证?
数据时代用云服务就是现实当中的租房,哪天被清除都不知道。所以重要的东西还是放在本地或者自己的硬盘来得实在,放在云端,不知道哪天就没了(当然,云端多端备份也保险)。
适度的资源匮乏反而能增加创造力和生活乐趣。 #quote ——《俭省》
发生的重大灾害,属于纯粹的天灾或者纯粹的人祸是很少的,一般是两者的结合。
晒书房在微博宣布停止服务。前一条微博发布于七天前,提醒大家不要上传违规内容。
临别依依, 唯有两语: 1) 感谢大家九年多来的陪伴, 你们的认可与支持是给开发者的最好回报。 2) 读书是个人精神的修行, 愿各位兼收并蕾、独立思考, 以良善之心、好奇之眼, 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
#2021-07-22
以结果来评判一个人的行为,是不道德且荒谬的。 #quote #people/博尔赫斯
做某件事的时候,会预知到事情的结果如何,但是事情的走向并非完全会符合预期想,有时候会导致结果分岔甚至倍增。
如果你说不出,写不出,说明还没有理解透彻。
#2021-07-21
三不笑: 不笑天灾,不笑人祸,不笑疾病;
三不黑: 育人之师,救人之医,护国之军; #quote
#2021-07-20
粉丝这个词的确让人膈应,我因为你说话有趣而关注你,怎么就变成了你的粉丝?读者或者关注者更友好一些。
吴亦凡事件有感。如果他迷奸,法律问题,控诉他;如果他花心,道德问题,批判他。但对他人的生理问题冷嘲热讽成「牙签」等标签,与嘲笑一个女子为「公交车」有何区别?
今日郑州暴雨有感。「挺住」不应止步于口号,责任方应该拿出具体措施。如果责任方热衷于宣传口号,观者热衷于感动口号,那这个事情永远解决不了。
#2021-07-19
卢曼卡片盒笔记法介绍 (Introduction to the Zettelkasten Method)。很棒的介绍文章。
- 简短小巧地记下原子化的笔记
- 用自己的话描述而非抄写
- 与已有的笔记或者知识建立连接
#2021-07-18
当我们目标明确时,确定性带给我们安全感;当我们漫无目的时,随机性带给我们惊喜。
线下的随机性,几乎被各平台消灭殆尽,很难再体会到那种随机的乐趣了。
#2021-07-17
人们总是把幸福解读为:“有”—— 有房,有车,有钱,有权,但幸福其实是 “无”—— 无忧,无虑,无病,无灾,“有” 多半是给别人看的,“无” 才是你自己的。——@worinibaba #quote
不要刻意在乎别人的眼光,活出自己。
读乔治·奥威尔的《一九八四》。党让全国人民生活在仇恨和恐惧之中,以此来更好管理人民。让我想起了《进击的巨人》,墙内的王政府以及墙外的马莱国无不如此。两个作品有太多的相似之处。
亚当·斯密有力地解释了我们是如何生活在一个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产生价值观的世界里:纵向上,是对富人和权贵的崇拜,以及商业社会对同情,特别是对穷人的同情的潜在抑制;横向上,是与他人做比较的倾向,以及我们“不仅要被爱,而且要显得可爱”的愿望。斯密很好地诊断了今天人们对社会比较的贪婪欲望,以及这种贪婪造成的地位焦虑。这是社交媒体的核心内容,它让年轻人产生越来越多的精神病态,而对这种贪婪的利用又是其产品逻辑和商业模式的核心法则。从斯密的角度来看,关键问题不仅在于公共责任与行使权力的合法性,更重要的是我们对自我的想象。这些问题涉及我们价值观的形成过程,到底是通过分散的社会互动或通过民主制度(选举领导人)形成的,还是被极少数人在暗中操控的,而这些人没有受到真正的问责——到底是否还有人真正在监督他们呢?——《亚当斯密传》 #quote
这是一个通过人与人的互动产生价值观的世界,纵向是向上的崇拜;横向是对他人的比较。
以一种简略的方式说:当恶消失时,善也将消失,当价值的差异消失时,价值也不会存在。善是因有了和恶的相较与博弈才显现出自身,当我们失去价值标准时,已然失去了价值。 由此我常怀疑,人们寻找乌托邦,是在寻找地狱。 #quote
善恶对错是需要对比的,当对比消失时,讨论任何一方都是没有价值的。
#2021-07-16
稀有的事物,只要它有好的一面,就存在被炫耀的可能。
读费孝通的《江村经济》。农民宁愿用低效率的水车而不用高效率的动力水泵,源于农民闲置下来的时间无处使用。这个现象反映当时的社会现状是,农民主要的时间都是放在了生存方面,无暇顾及其他,以至于普遍没有其他的谋生手段;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分工还未细致明确,农民除了务工之外无事可做,也无这方面的意识。
这样的后果是,效率过低,发展受限。而那些极少数能够充分利用专业工具的人,一般能发展比较好。所谓分工明确,各司其职,效率最高。 #book/社会学
#2021-07-15
当我们选择完恐怖游戏的时候,一方面是为了寻求刺激,一方面是为了彰显自己的勇敢,还有一部分是寻求团体中的认同感。
#2021-07-14
我们应该培养美的欣赏能力,以及发现美的方式。如何欣赏美,推荐孙乃树的西方美术欣赏(全60讲);发现生活的美,推荐《生活蒙太奇》画册。
#2021-07-13
读费孝通的《江村经济》。父系社会,女性是没有继承权的,所以她们未来生活的希望必须寄托在未来丈夫身上。 #book/社会学
费孝通当年也曾弃医从文。
1928 年考入东吴大学医学预科,读了一年后,深觉人们最痛苦的不是疾病,而是来自社会所造成的贫穷。要治病人先得治社会。转学去燕京大学,拜吴文藻为师。
抖音发展了 Instagram 的网红经济,并且和广告模式结合得很好。但对于用户而言,它变得越来越无聊,愈来愈多的剧本演戏而非真正的生活。
#2021-07-12
《一九八四》是一本好书,这本书让我读得很恍惚,仿佛作者有先见之明一般。我感觉在读过去,又好像是在读未来。 #book/小说
只有解放了性,才会有效降低性犯罪。这是今天在看《全裸监督》时听到的一句话,和之前看王小波的《一只特立独行的猪》里的一段话很相似。
#2021-07-11
头秃已然成为了焦虑的隐喻。
#2021-07-10
象牙塔里的人想出来,象牙塔外的人想进去,所谓的围城。
古建筑的作用就是,站在里面会有种和历史对话的感觉,这就是历史感吧。
#2021-07-09
一流的读者是培养出来的,三流的读者是惯出来的。
有些人,结识他们会让你的人生变得丰富。
#2021-07-08
当一个东西容易成为话题,说明这个东西太少见了,比如性。
王小波说,真正能教会我们写作的,却是写作本身。
一直想找这样的一个书签:它是书签,但是支持挂一支铅笔。既可以作为书签记录上次阅读到哪,也方便做划线批注。找来找去都没有找到合适的,看来是我的独特需求,并不是大众的需求。
#2021-07-07
可靠的因果模型非常难推导出来。
#2021-07-06
除非他们有所意识,否则他们不会反抗,除非他们有所反抗,否则他们不会有所意识。
反抗与意识的悖论。
#2021-07-05
有自己的原则,不因为他人不同的态度而放弃自己的原则。
比起你所在的公司,你的年薪,你的学历,我更关心你如何经历,如何去爱,如何去拥有一颗炽热的心。
#2021-07-04
一段有意思的往事。以前在知乎的时候,和 Leader 饭后散步,聊到我接下来打算去哪里。我说去旅游行业,具体来说是民宿行业。
我的观点是这个行业正在快速发展,人们的旅游意愿也在高涨,且线上线下结合的模式风险不至于太高,未来发展潜力不错。(当时决定不留知乎,很大的原因就是纯线上模式,不确定因素太多,或许一个政策就能把你整得够呛)
Leader 的观点则是为什么不去试一下在线教育,现在(当时)这么火。而且教育是基础,这个需求始终都在且巨大。
教育和旅游在某些方面很像,属于一个人高层次的精神追求。教育覆盖面更广一些,儿童青年中年,义务教育、大学等是必须要投入资源;学前以及进补虽说非必须,但是需求也很大。一个家庭愿意给孩子投入资源去争取好的教育,中少年在继续向上或者失业时也会偏向于选择进修。而旅游,在整体经济不行的时候,其实就是个可有可无的需求。你破产了还会选择去旅游吗?但你也许会选择学习提升自己。
我俩都有各自的观点,不过我基本赞成他的说法。而有意思的地方就在于后来的结果:旅游行业在次年备受疫情摧残,一蹶不振;在线教育近期因政策监管等原因大批裁员。 #area/在线教育 #area/旅游
生的自由倘若受环境剥夺了,死的自由谁也不能否认的。
#2021-07-03
对个人的道德指指点点,对集体的残暴视而不见。
#2021-07-02
强化优点,自省不足。
#2021-07-01
如果一个电影被剧透就不值得看了,那这个电影一开始就不值得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