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志|二〇二二・八

  • 2022-08-31
    • 18:37 有些小说通过情节塑造人物,有些小说通过心理描写塑造人物。后者的代表是陀思妥耶夫斯基和茨威格。
  • 2022-08-30
    • 22:42 地下室人这个形象,正如名称一样,地下室的种种幽暗,统统体现在了地下室人这个综合体上。每一个人的内心都有幽暗的一面,也就会有地下室人的一面。
  • 2022-08-29
    • 12:51 读《穷人》。人是一个奥秘。应该解开它,如果你毕生都在解开它,那你不要说损失了时间;我在研究这个奥秘,因为我想做人。──陀思妥耶夫斯基
  • 2022-08-28
    • 23:12 今日看到一张图片,拍摄的是一条横幅,赫然写着:勤做核酸是通往自由的必经之路。哈耶克直呼内行。
  • 2022-08-27
  • 2022-08-26
    • 23:35 我们学习历史,不只是死记硬背那些事实,还应该学会利用过去的事情,培养批判性思维。
    • 16:27 下楼核酸,排队了 45 分钟,而且还有源源不断的人加入队伍。似乎在周五这一天,大家都乐于离开工位参与到这个大型摸鱼项目中。
  • 2022-08-25
    • 09:55 某些人喜欢做一些高大上的选题,按山鸡哥的一个老师说:你自己不懂,把自己弄迷糊了,还做成 PPT 想把我们弄迷糊。
  • 2022-08-24
    • 19:01 每当我劝自己未来会更好时,我读过的历史就会跳出来让我清醒些
  • 2022-08-23
    • 22:06 读《地下室手记》。怪不得说茨威格受了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影响,在阅读这本书的时候,尤其是地下室人去参加那场送别聚会的前前后后,那种癫狂的心理描写,一度把我拉回茨威格的《马来狂人》阅读记忆里。
  • 2022-08-22
    • 09:59 数据就像历史,任人打扮的小姑娘。《上学记》里曾戏称造假是社会主义的常态;《朱镕基答记者问》里朱镕基也曾坦言此前有数据造假,但现在已经减少了;很庆幸许多年前就读过《学会提问》这本书,教会我要如何看待数据。从事数据分析方向这些年,我更坚定了这样的观点——大部分公布的数据背后有着绝对的主观性
  • 2022-08-21
    • 20:43 读《局外人》。法庭上人人都在批判默尔索对母亲的处理,而无视本次庭审的重点:审判杀死阿拉伯人的罪行——然而,众人可以审判他的罪行,但无权审判他的灵魂——而有些人,却时时刻刻想要救赎他的灵魂。用现在的话来讲就是:教你做人。
  • 2022-08-20
    • 14:32 一些沉默的历史,需要经历沧海桑田后才会露出深刻的历痕。(摘录自一本关于陈寅恪的书,万圣书园)
  • 2022-08-19
    • 16:27 功成不必在我,反过来就是:我在必不成功。
  • 2022-08-18
    • 13:07 《上学记》里有两段挺有意思,一段是葛兆光读完后,发现口述到1949年戛然而止,建议何兆武继续说下去,何笑而不语;一段是上下两本《上学记》《上班记》写完后,作者尊重何兆武的意见,暂不发表《上班记》。2021年何去世,2022年《上班记》出版。
  • 2022-08-17
    • 19:32 AI作画短期内不会影响到设计师的饭碗,因为从描述到生成图,是一个困难的过程,光是把需求描述清楚就不简单,更何况是中途的调整。对设计师来说,AI作画可以提供很多思路,也能减轻很多工作。因此,我觉得AI作画对设计师来说利大于弊,是一个补充,而非替代。
    • 14:34 看了一篇文章:这几年,这些电影消失了。里面有许多有深度的题材,但是因为这样那样的问题无法面世了,不仅寒了剧组的心,也让众多影迷扼腕。正如有句评论:中国电影,已读不回
  • 2022-08-16
    • 23:34 何兆武说得对,理解历史还是得需要上升到哲学高度,零碎的历史知识是无法真正理解历史的。
  • 2022-08-15
    • 22:57 内卷的死循环就像陀螺,“我们要不断抽打自己,让自己这么空转”。(项飙)
  • 2022-08-14
    • 22:20 Ignore the noise brought by the news. If it’s important enough, someone will tell you about it. 回避那些不重要的新闻,把时间拿来读书吧。(来源
  • 2022-08-13
    • 23:40 许多人是如此的渺小,渺小得如一粒尘土。他们依土而生,向土而死,无人知晓。
  • 2022-08-12
    • 13:14 看了雷军个人演讲展示的机器人,忽然想到一个很奇怪的事情:为什么造机器人的那些公司,都执着于把机器人造成人形,这样很难发挥「机器」本该有的一些特性,例如快速移动,两个脚小碎步行走显然比不过两个轮子移动。
  • 2022-08-11
    • 22:01 朱自清的散文真的不适合放在小学课文里当作范文让孩子学习,扭扭捏捏,不干不脆……正在学习写东西的孩子,应该尽量保持孩童般的纯真,而不应该学这类华而不实的辞藻。
    • 00:07 一个小观察:大城市里的歧视,并不是歧视外来人,而是歧视「下等人」;现今的大城市,绝大部分是外来人,存在歧视行为的有时候多是那些自以为「上等人」的外来人。
  • 2022-08-10
    • 09:41 Google 宕机,国外的人下意识怀疑是服务器出问题了;国内的人下意识怀疑是梯子坏了。
  • 2022-08-09
    • 09:56 特朗普上台后,可以说是拯救了美国公共媒体,一是带来了大量的新闻,二是线上自媒体零碎的报道导致人们更愿意去看严谨的公共媒体。(声东击西
  • 2022-08-08
    • 19:30 你上过三次电视,你就成为了一个骗子。形容一个人在讲述自己故事的时候,会下意识美化自己。(忽软忽硬
    • 09:12 《绝命毒师》和《风骚律师》都是一部因糟糕决定而引发严重后果的剧,这个总结很到位。
  • 2022-08-07
    • 11:08 疫情这个玩意儿,一个月来一次,一次一个月,哪个城市都别想跑
  • 2022-08-06
    • 23:43 #quote 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但规矩是活的,人就死了。──大哲学家。
    • 20:09 《大时代》:丁蟹报仇点到为止,丁蟹报恩家破人亡。
  • 2022-08-05
    • 20:33 #Tool 监控电脑使用情况的工具,很详细,支持多端,使用免费:tockler
  • 2022-08-04
    • 23:37 尝试用CSS片段,将markdown加粗的语法,渲染成更适合中文的着重号,在维持标准语法的情况下,以传统的方式标记出汉语句子的重点,看着还不赖。
    • 13:10 《朱镕基答记者问》/美国公共广播电视新闻网。美国人在很多问题上对中国不满,但要知道,人们在不高兴的时候对许多事情经常考虑得不会那么周到
  • 2022-08-03
    • 20:49 看视频,了解到一个俗语: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很符合那种情景——通过一次关键行为,避免受到后续的迫害。例如《阳光普照》里阿和在监狱里通过反击折磨他的人,最后获得大家的尊重一样。
  • 2022-08-02
    • 23:45 了解哪个月是大月,除了数手指,还有一个办法:七前单大,八后双大。
    • 23:07 当你和人讲道理时,常常就会被人误以为这就是你的立场,而完全忽略任何逻辑
  • 2022-08-01
    • 09:50 《监狱琐记》之三中队其他犯人。徐璋本,钱学森同学,同样在加州理工攻读博士后回国,钱研究制导,徐研究反导。因提出建立劳动党等行为被捕入狱,前期在狱中受到优待,后续变为和其他犯人一样。1975年特赦出狱。徐璋本之于钱学森,正如巫宁坤之于李政道
加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