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识《读库》

之前在读书圈不时听到《读库》这个字眼,但是平常去书店却一直没有见到过这类书,身边也没什么人读,于是这个字眼也就始终存在脑海而已。

直到前段时间和 Frank 聊天,问到我最近在读什么书,我说最近工作比较忙,在读一些好读的散文随笔类书籍,比如季羡林的随想。然后问他是否有相关的书籍推荐,他想了一下,问我是否听过《读库》。我说听过,似乎前几日还看到他们举行了线下读书会,只不过没有读过他们的书而已。

于是他给我讲了关于《读库》的事情,包括《读库》的由来,以及他如何接触到这个品牌,到现在订阅了全年的书籍种种事情。听了之后,感觉他们做的事情非常有意思,有自己的一套标准,愈发好奇。

最后,Frank 说给我找本书,让我先看看。

隔日,他走到我工位,递给了我《读库 1802》。


这本书放在我床头,晚上睡觉前翻一翻,大概花了一周左右读完。

书由多篇短文组成,主题各不相同,有前沿主题(2018 年)区块链等,也有历史主题如高丽,更多是传记类主题,例如紫砂壶民间大师吴小兔、诗人郁达夫与王映霞的感情纠葛、作家与画家孟伟哉。

其中我最喜欢的便是那几个传记类主题故事。

#吴小兔自述

该篇是对吴小兔的采访整理而成,2012 年至 2015 年三年之间采访了数十次。

从他童年的故事,到初识紫砂泥,再到制作紫砂壶几十年的种种历程。

在吴小兔身上,我看到了对命运不甘的奋起反抗,看到了数十年如一日的坚持与执着。他的早年经历非常惨,捡柴拾煤,难以养活自己,直到偶然间接触了紫砂壶,才决定投身其中。从零开始自学制作紫砂壶,并坚持了数十年。这种完全投身其中的精神,已然超过百分之九十九的人,这也许就是和终生平庸者的差别吧。他做的紫砂壶,也从开始的五十元一个,到现在的十万元一个。

#不体面的撕扯

这篇讲的是郁达夫的感情故事。我认识郁达夫,源自语文课本的文章《故都的秋》,当时看这篇文章,感觉他的文笔和他的名字一般,饱含着忧郁的基调。

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
——《故都的秋》

看了此文后,才发现他确实有那么一点忧郁,不过但凡诗人大多如此。忧郁是其中一面,另一面却是性情奔放,且感情炽热。在他和王映霞之间的故事就能看出,从一开始的坠入情网,热烈追逐,到结婚生子后,开始展现出他的性情乖张的一面,疯狂的暴露癖将追求王映霞的日记公诸于众,甚至连王映霞的书信也公开发表,最终中断了这次婚姻。

他在追求王映霞时:

「郁达夫神经质的脸上,薄薄地泛起一层红晕。」

「如果她偶尔和我谈上几句,我全身的细胞神经,像经过熨斗烫过似的舒适服帖……」

王映霞笔下的郁达夫:

一位诗人,他住在历史上,他是个仙人。若住在你的楼上,便是个疯子。
——王映霞自传中引用的曹聚仁名言

郁达夫与王映霞的这段撕扯,最终成了文人墨客的饭桌谈资。巧合的是,他和徐志摩是中学同班同学。一个班出了两个绝代诗人,也是罕见,且两人在感情方面的经历也颇为相似。

#忘年交

本篇让我认识到了一个低调有温度的作家孟伟哉,就如我之前无意中认识的张晓辉

讲述者和孟伟哉同住一个胡同,从小便结识。两人虽然年龄相距很大,但由于同样都喜欢画画,也有许多共同话题,竟成了忘年交。

作者记了几件小事,我印象深刻。一个是他们偷偷给孟伟哉过生日,整了十几个菜,还买了红酒。当他进门时,一下子愣住了,最后忍不住哭了。另一件事是他搬家到别处之后,作者时常去找他,但由于新住处楼房大多相似,容易迷路,于是孟伟哉便到楼下来等作者,生怕她又找不到家门。一个雪天的下午,等了好长时间,衣服都积雪了。

作者笔下的孟伟哉,极像我过世的爷爷。同样是言语不多,同样是默默付出……合上书之后,我又想起了我的爷爷。


《读库》的书,质量确实都很不错,非常值得一读,感谢 Frank,让我在 2021 开年就接触到了这么个品牌,还有很长时间去阅读他们的其他书籍。

加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