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最热门的赛事当属东京奥运会。当看到有中国选手因为某些原因失掉比赛的时候,我内心总会想起刘翔。那个曾经的国家英雄,仅仅是因为受伤退赛就激起了全国网友的愤怒,捧得多高,就踩得多狠。现在过去十几年了,还会发生这样的事情吗?
让人难过的是,这种事情依旧在发生。女子 10 米气步枪中国选手王璐瑶未进决赛后在微博道歉,却被网民指责「失败了还有心思晒自拍」,评论区一片语言暴力……让人欣慰的是,现在暴力只局限在网络上,没有十几年前那么激烈,不至于寄刀片。
联想起其他的事件,我不禁思考:为什么现在大家这么容易愤怒?
除了网络的匿名性给发言者增加了马甲,以及网络的普及使得网友平均素质被拉低这些原因外,是否还有其他缘由呢?
我最近倒是发现一个点,就是网友们的攻击存在一个相似的地方——引起他们愤怒的并不是个体,而是他们所认为的个体背后那个更大的实体。例如王璐瑶的失败,在他们看来这不是一个运动员的失败,而是她背后代表的国家失败,是损害了国家荣誉。同样的,郑州暴雨事件中,那些试图去拍摄现场的人,被众多网友攻击,网友不关心拍摄者的目的是否是记录真相,他们统统划分为这是给国家抹黑,给「境外势力」递刀子。
当一个个体不再被当作个体去看待,而是被投射到一个巨大的实体,个体所做的事情,其中的缘由、细节都不再重要,也不会被关心。网友们关心的只是个体背后更大更宏观的实体,或者说他们所认为的实体,而这个实体在很多情况下就是「国家」。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我觉得这和中国的文化息息相关。
普遍认为,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有个显著区别,那就是东方文化是耻感文化,西方文化是罪感文化。东亚各国都非常好面子,觉得做了羞耻的事情被他人知道后,这种掉面子的事情简直比死亡更难受;西方各国则因为宗教的缘故,信奉天生有罪,因此需要不断地赎罪。
加之中国社会是一个人情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极为紧密且复杂,一个人的行为很容易被他人所知,因此也很容易招致各种评价。因为好面子,所以会在一些特定的场景投入巨大的精力、财力,只为了保住颜面。正如费孝通在《江村经济》中提到的那样:
但在婚丧礼仪的场合,节俭思想就烟消云散了。人们认为婚丧礼仪中的开支并不是个人的消费,而是履行社会义务。孝子必须为父母提供最好的棺材和坟墓。如前面已经提到,父母应尽力为儿女的婚礼准备最好的彩礼与嫁妆,在可能的条件下,摆设最丰盛的宴席。
如果一个人处理不好,他不仅自己觉得蒙羞,也会觉得给家庭、甚至家族蒙羞。在他人看来,这个人是没有前途的,这个家族也不再享有相应的声望。一个人的行为,会影响到家族外的人对家族的看法。
这种文化根深蒂固于大众的内心,短时间内是无法改变的。网络的普遍,让许多这样的网民涌入了进来。
另外,现在的不少年轻人喜欢宏大叙事,开口闭口不离国家大义,却未曾关心过身边的花花草草。宏大叙事里,事情变得简单,逻辑仅剩下对错,哪里还关心个体的苦难,一切都浓缩到了「太好哭了吧」「厉害了」等概括词里,连描述都写不出了,还谈什么表达情感。
丢掉宏大叙事,去关心个体的温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