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意为一年之开始。这个节日,古时便有,只不过和现在的意思是有差异的。
在一百多年前,元旦这个名称的含义,一般是表示正月初一,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春节。中华民国成立后,孙中山为了「行夏正,所以顺农时;从西历,所以便统计」,改称夏历(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公历 1 月 1 日为新年元旦。维基百科中有较为清晰的历史描述:
虽然“元旦”表示一年之首日的意思从未改变,但在中国历史上,“元旦”的具体日期随朝代更替的改正朔而不同:
- 夏朝为夏历正月初一
- 商朝为夏历十二月初一
- 周朝为夏历十一月初一
- 秦朝为夏历十月初一(参见农历)
- 汉朝汉武帝太初元年时,邓平等人创立“太初历”,重定夏历正月初一为元旦,此后一直沿用至辛亥革命
- 中华民国成立后,孙中山为了“行夏正,所以顺农时;从西历,所以便统计”,改称夏历正月初一为春节,公历1月1日为新年“元旦”
- 公历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使用“公元纪年法”,改称公历1月1日为“元旦”
如果没有这一历史知识,很容易对历史上的文学记载产生误解,以为古代提到的元旦是现在的意义上的元旦,然后对他们大张旗鼓过春节感到疑惑,例如宋朝的王安石那篇著名的《元旦》: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我印象中开始意识到有元旦这个节日,应该是在高中的时候。那个时候会和平安夜、圣诞节一同庆祝,因为圣诞之后不久就到了元旦。
高中之前,我对元旦是没有概念的,只知道到了这一天会放假。长辈们似乎也不会刻意去过这个节日,因为在他们的心里,春节那个才算是新年,元旦不过是跨过了一年,只是日期上的改变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