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读什么:鲁迅、邓小平和李光耀等

五月依然是居家办公的一个月,读过的书也不少,比较推荐的是《邓小平时代》《李光耀观天下》《塑造》《叫魂》。

本月读过以下几本书:

  • 《朝花夕拾》:在读,鲁迅的散文集。
  • 《野草》:读完,鲁迅散文集,《崇明人和傻子和奴才》《立论》这两篇的讽刺有趣。
  • 《叫魂》:在读,外国人写的清朝历史,以叫魂这一迷信行为串起来。
  • 《塑造》:读完,关于产品管理以及团队协作,比较有实操性,有在线阅读版本。
  • 《雅子妃》:在读,一个现代的菁英女性,嫁入日本皇室,然后呢?会推动改革还是被体制化。
  • 《别想那只大象》:在读,作者另一本书更有名《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但是大象这本挺无聊的。
  • 《李光耀观天下》:读完,《邓小平时代》看完之后重读这本书,依然佩服李光耀的眼光。
  • 《邓小平时代》:读完,鸿篇巨著,研究邓小平以及那个时代不可绕开的书,建议读香港出版的无删减版本。
  • 《西方美学史》:在读,继续啃。
  • 《彷徨》:读完,鲁迅小说集,读完我也彷徨了。
  • 《呐喊》:读完,鲁迅小说集,课本摘抄的那些片段很多都能在这里看到,孔乙己、闰土、阿Q……
  • 《热风》:读完,鲁迅的随感集,比较零碎,感触不多。

  • 2022-05-31
    • 12:32 #书籍/朝花夕拾 《朝花夕拾》原来的名字叫做《旧事重提》,后鲁迅改了名字。
  • 2022-05-30
    • 15:54 #书籍/朝花夕拾 开始阅读《朝花夕拾》。
    • 15:47 #书籍/野草 看完了《野草》,有几篇还不错。
    • 15:40 #书籍/野草/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 这篇好讽刺,聪明人敷衍地附和奴才的抱怨,得到了奴才的感谢;傻子帮奴才砸房子造窗户,反而被奴才举报为强盗,并以此来向主人邀功,可悲可悲。真正为其着想的人,反被其害,够讽刺的
  • 2022-05-29
    • 23:23 #书籍/野草/立论 一家人生了一个孩子,满月的时候抱出来给客人看。有人说这孩子以后会发财,于是他得到一番感谢;有人说这孩子以后会做官,于是他得到一番恭维;有人说这孩子以后会死,于是得到一顿痛打。说好听的可能的谎话得到感谢,说必然的事情反而没有好报
    • 19:57 #书籍/野草/雪 在无边的旷野上,在凛冽的天宇下,闪闪地旋转升腾着的是雨的精魂……是的,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
    • 19:27 #书籍/野草 开始读鲁迅的散文诗集《野草》。
    • 00:38 #书籍/叫魂/第三章或现或隐的威胁 同那些有可能造成群众性骚乱的大规模谋反案件相比较,弘历在处理文字狱时可以随心所欲地掌握事件的范围与节奏。在对付此类“谋叛”案件时,他尽可以大声颂扬满人的种族尊严,却不必担心因此会引发出什么意外。
    • 00:36 #书籍/叫魂/第三章或现或隐的威胁 不论是在处理伪稿案还是在对付马朝柱起义时,弘历都没有提及种族问题。尽管富有挑衅性的剃发问题在这两个事件中都出现了,但弘历在处理它们时的最初动向却与处理 1768 年叫魂危机时非常相似:他知道,不管“种族层次”的问题对于征服者政权的生存有多么重要,对此却只能经由其他的场合来处理。那样的一个场合很快便为弘历抓到了,那就是文字狱:通过揪住他所谓文人们影射攻击“满人根基”的种种文字上的偏差,而对他们大开杀戒。
  • 2022-05-28
    • 13:17 #书籍/叫魂/第二章盛世 不能用种种社会的焦虑或经济的焦虑来解释人们对于妖术的恐惧,因为它们的关系,不能证明,也不能证伪。作者更乐于宣称,十八世纪的中国人之所以害怕妖术,是因为他们感到自己的生活受到了周围种种看不见的趋势的威胁
    • 13:12 #书籍/叫魂/第二章盛世 弘历历来对僧人有着根深蒂固的怀疑:甘心剃发为僧,不顾父母妻子,则行踪可疑。正如太监一样,违反了儒家的传统,受人鄙视──摒弃了生养后代这一最重要的尽孝义务
    • 13:00 #书籍/叫魂/第二章盛世 萧山的一位官员曾评价当时的物价:“忆十余岁时,米价斗九十,或一百文,间至一百二十六文,既讶其贵。乾隆十三年,价至一百六十文,草根树皮具尽。地中产土如粉,人掘之以资生,名曰观音土,有食之死者。”──观音土是一种含铝的硅酸盐矿物,呈白色软泥状,大饥荒时代人们用来果腹,但是毫无营养,且不易消化,容易产生腹泻甚至致死。
    • 12:56 #书籍/叫魂/第二章盛世 从一个十八世纪中国普通老百姓的角度来看,商业的发展大概并不意味着他可以致富或他的生活会变得更加安全,反而意味着在一个充满竞争并十分拥挤的社会中,他的生存空间更小了。商业与制造业的发展使得处于巨大压力下的农村家庭能够生存下去,但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最大限度地投入每个人的劳力。──从宏观来看,从微观个体来看。
    • 10:40 #书籍/塑造 早上开始读《塑造》这本书(英文叫《Shape Up》),感觉特别好,很适合产品经理和研发去阅读。英文版:Shape Up: Stop Running in Circles and Ship Work that Matters | Basecamp。 中文翻译版:《塑造》by Ryan Singer
    • 10:03 #书籍/彷徨 看完了这部《彷徨》小说集,感觉整体一般,很多小说看不太进去,读完之后恍恍惚惚的,可能这也是一种「彷徨」吧。
  • 2022-05-26
    • 18:28 #书籍/雅子妃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有越来越多的首相,甚至超过声名狼藉、政治不安的意大利。直到2001年英俊的小泉纯一郎接掌首相为止,日本在56年内有46个行政内阁,频繁的内阁洗牌让多数首相还没搞清楚厕所位置时,任期就结束了。──这个比喻太有趣了,哈哈。
    • 17:01 #书籍/雅子妃 当雅子前往伊势神宫(日本皇室宗庙)祭祀神灵时,她必须露出肚子让两名还是处子的神社人员抹上米糠,保佑生育能力。日本杂志《文艺春秋》不满地评论:“(如果这事流传出去)我们会被视为具有野蛮习俗的高科技国家。”
    • 09:08 #书籍/雅子妃 今天开始读《雅子妃》这本书,关于一个现代的菁英女性嫁入日本皇室之后的故事
  • 2022-05-25
    • 23:19 #书籍/别想那只大象 直接因果关系:推玩具,它会翻倒;系统性因果关系:无法被直接体验到的,但是广泛存在这个世界的因果关系。
    • 23:07 #书籍/别想那只大象 框架,需要经过长期(往往需要数十年)的影响,才能建立起来。一旦形成了框架,一般很难改变,随着时间的推移,更是愈发难以改变。同样,一个国家去改变另一个国家,尤其是历史悠久的国家,也是极其苦难的,参考美国想要民主化中东就知道了。
    • 22:48 #书籍/李光耀观天下 看完了《李光耀观天下》,很有洞见的一个领导人,视野开阔,务实,坦诚,好学。
    • 22:39 #书籍/李光耀观天下/老朋友的对话 新加坡的优势是一切都是新的,没有远古的历史、长期积累的仇恨或者敌对关系,这使得大家能够选择向前看,而不是向后去争论历史和仇恨。
  • 2022-05-24
    • 18:12 #书籍/李光耀观天下/全球经济何去何从 一个国家一定要在体系达到一定的成熟和健全程度时,才能对世界开放。此外,你也必须在开放后以储备金捍卫货币的稳定。
    • 18:04 #书籍/李光耀观天下/全球经济何去何从 我们要么就走向世界,要么就把自己孤立起来。我们不是中国。中国有庞大的国内基地,有能力保持孤立。我们不能。
  • 2022-05-23
    • 23:20 #书籍/李光耀观天下/中东 平民百姓效忠的对象是部落而不是国家,民主体制终究是难以生根。
  • 2022-05-22
    • 21:52 #书籍/叫魂/序言 这些问题包括:政府如何对待“离经叛道者”(即那些生活方式和信仰同官方认可的常规不同的人们);专制权力如何凌驾于法律之上而不是受到法律的限制;官僚机制如何试图通过操纵通讯体系来控制最高统治者,而最高统治者又如何试图摆脱这种控制。
    • 10:59 #书籍/别想那只大象 事实很重要,但如果不从道德重要性的角度进行框定,事实就变得无意义
  • 2022-05-21
    • 18:27 #书籍/李光耀观天下/印度 语言不统一、种姓制度都让印度的情况变为更复杂,阻碍其发展。
    • 18:16 #书籍/李光耀观天下/朝韩 决定国家实力的是工业产能,而不是军舰和枪炮的多寡。朝韩战争时,朝鲜虽然推行全面先军政策,但是韩国有着绝对的经济优势。同样,日本偷袭珍珠岛也是如此,日本没有赢的可能。
    • 18:06 #书籍/李光耀观天下/日本 一个国家的人口结构决定了一个国家的命运,人口减少意味着国家力量在减弱,这同样也决定了人民的命运。
    • 18:01 #书籍/李光耀观天下/日本 日本地低育率下,为了保持种族纯洁性,对接纳外国移民极为抗拒──然而,这是缓解人口老龄化的有效措施之一。
    • 17:58 #书籍/李光耀观天下/日本 从日本文化来看,女性受教育程度变高后,体验到了工作带来的自由和经济独立的好处,结婚生育态度有了转变。这一点上,中日是很相似的,毕竟文化同样具有相似性。
    • 13:00 #书籍/李光耀观天下/欧洲 福利社会带来的懒惰副作用,和人民公社一般,如果大家都能在公社吃饭,那谁还愿意努力投入到工作当中?
    • 12:59 #书籍/李光耀观天下/欧洲 福利会催生客户,工伤保险会带来受伤,难民政策会引来难民;允许人们在退休年龄前退休会造成人们提前退休。──无论如何,总会有一些人想要设法战胜制度。
    • 12:43 #书籍/李光耀观天下/欧洲 两次世界大战对欧洲的人民摧残严重,当政治人物提出宁静安定的设想时,很容易就一呼百应。这可以理解欧洲的社会福利制度,尽管会造成效率低下和慵懒,但是依然被许多国家采用。
  • 2022-05-20
    • 11:27 #书籍/李光耀观天下/美国 美国希望在伊拉克重新建立一个政府,并将这个古老的民族民主化。前者是几乎不可能的事,后者是根本不可能。──这体现了美国的傲慢,改变其他国家是很难的,尤其是拥有古老传统的国家;国家如此,人亦如此。
    • 11:23 #书籍/李光耀观天下/美国 美国入侵阿富汗,试图建立一个国家,最终没有达成。李光耀的观点是我见过最精炼的:阿富汗过去三四十年从来不是一个国家,你如何把碎片拼凑起来?
    • 11:14 #书籍/李光耀观天下/美国 美国文化里,颂扬出去闯的精神。如果成功,获得到应得的地位和尊重;如果失败,被认为是通往成功的必要过程,所以他们会振作起来,重新开始。
    • 11:11 #书籍/李光耀观天下/美国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美国工业的领先地位被新兴经济强国日本和德国反超,但是由于其存在强大的创业活力,这个落后状态很快被扭转。
    • 09:55 #书籍/李光耀观天下/美国 美国的社会会吸引并留住人才,但是英国不会,那里不欢迎你,而且经济没活力,就业机会少,所以李光耀宁愿将留学人才送往英国而不是美国。
    • 09:51 #书籍/李光耀观天下/美国 美国的关键优势是,它的活力不会消失。
    • 09:41 #书籍/李光耀观天下/美国 古希腊历史学家修昔底德说过一句名言:强者做自己想做的事,弱者听任命运摆布。──所谓成王败寇,远至战国时期的小国,近到上个世纪的世界大战的小国,无不是被大国左右命运。
  • 2022-05-19
    • 23:47 #书籍/李光耀观天下/中国 我从两个方面看到了他们的脆弱。一是没有治理制度,个人不服从领导人。二是他们没有法治,是掌权的人在统治。因此每当领导人更换,就意味着高级领导人员的若干个层面或层级将发生变化。这是造成不安定的因素。
    • 23:38 #书籍/李光耀观天下/中国 你们正在反复向年轻人灌输,在一个复兴的中国所享有的巨大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由于灌输了这么多,因此当他们向日本示威时,转向暴力
  • 2022-05-18
    • 22:51 #书籍/李光耀观天下/中国 一旦他们处于领先地位,就不再需要我们了,关系也会变化。──所谓的良好的个人关系,不过是相互利用罢了
    • 22:48 #书籍/李光耀观天下/中国 台湾的前途不是根据台湾人民的意愿确定的,而是由台湾与大陆力量对比的现实,以及美国是否打算进行干预来确定的。这不是以民意调查来决定的,如通过了就要实现统一,大多数反对就否决。
    • 22:06 #书籍/李光耀观天下/中国 台湾能够实行一人一票制度,是因为已缩小到一个小地方,而且靠美国维持生存,而美国是不会保护他们去实行独裁制度的。
    • 22:02 #书籍/李光耀观天下/中国 中国不同于东欧。东欧是一部分属于文艺复兴另一部分属于要求解放、自由思想的国家,那里的每个人都有创造力。中国是中国。如我所说的,每个中国人的基本原则就是:如果中央强大了,国家就安全;如果中央软弱,国家将无宁日。──中国与东欧的区别。
    • 22:00 #书籍/李光耀观天下/中国 管控的基本心态没有改变。──中国历来的传统:一个强大的中央意味着一个和平的国家,强权意味着管控永不停止。
    • 21:56 #书籍/李光耀观天下/中国 中国人也没有接受「签署协议是不可更改」的观念。──其实也就是契约精神,这个意识的确不强。
    • 10:57 #书籍/李光耀观天下/中国 做事不太理会法律或治理制度,是根深蒂固的中国文化。──一针见血。
  • 2022-05-17
    • 14:01 #书籍/李光耀观天下/中国 腐败、缺乏法制和治理制度可能会继续成为中国体制的特色,这些都是明显的弱点。──可谓是一针见血。
    • 13:59 #书籍/李光耀观天下/中国 在今后10年至20年,预计中国的政治改革会是怎样:非常小心地朝着更多参与式的政府发展;热衷于探索党内民主,并扩大到其他方面。
    • 13:57 #书籍/李光耀观天下/中国 中国人确实有过农民领导造反或起义的传统,但那是在生活难以忍受的情况下发生的。目前普通人民的生活正在不断改善。他们凭什么需要革命?
    • 13:53 #书籍/李光耀观天下/中国 你想要了解中国,就必须了解中国的人民和社会。五千年来,中国人一直认为,只要中央政权是强大的,这个国家就安全。如果中央虚弱了,国家就会紊乱
    • 12:59 #书籍/李光耀观天下 看完《邓小平时代》,重新看下《李光耀观天下》,记得他对国际事件以及国家未来观察得很透彻。
  • 2022-05-15
    • 16:56 #书籍/邓小平时代/第23章邓小平时代的终曲-南巡1992 江泽民通过从珠海得到的报告认识到,邓小平已经下定决心,假如他不大胆推进改革开放,邓小平就会让他靠边站。──如果没有南巡给江泽民的压力,估计也没有后来的加大改革开放。
    • 16:31 #书籍/邓小平时代/第23章邓小平时代的终曲-南巡1992 邓小平一向反对空话、长篇报告和不作认真准备的会议,他曾说过:“没有话把嘴巴一闭⋯⋯会议和讲话是为了解决问题的。”
    • 14:27 #书籍/邓小平时代/第22章站稳脚跟1989-1992 天安门悲剧和东欧剧变之后,为了赢得中国年轻人的心,需要用什么来取代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呢?答案似乎不言自明:爱国主义……就像抗战时期共产党人诉诸于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的结合以共同抵抗日本侵略一样,此时的爱国主义“教育”把民族主义和共产党联系在一起;反过来说,批评共产党事实上就是不爱国。
    • 14:24 #书籍/邓小平时代/第22章站稳脚跟1989-1992 在天安门悲剧之后的困难时期和苏联解体的时期,邓小平不断重复着一句口头禅:“冷静观察,稳住阵脚,沉着应付,有所作为。”
    • 14:21 #书籍/邓小平时代/第22章站稳脚跟1989-1992 从1989年9月底到10月初,当成千上万的东德人涌入西德避难时,中国的报纸却在继续赞扬东德。例如,10月7日(东德共产党统治40周年纪念日)东德爆发大规模抗议时,《人民日报》不但只字不提,反而误导人们说:“东德人民在党的领导下,现在已经加强了团结。”──何其相似!不过,现在网络发达,人民教育水平也提升了,总有一些人可以开眼看世界
    • 12:18 #书籍/西方美学史/第八章 英国经验主义哲学代表人,过去美学史学家往往选洛克而非霍布斯,但是就思想的独创性以及深度和广度来看,霍布斯实在洛克之上。洛克的《论人的知解力》不过是霍布斯思想的某些部分加以发挥和修正。
    • 12:16 #书籍/西方美学史/第八章 霍布斯关于“笑”提出过独创的见解:习以为常的事不能引人发笑,引人发笑的都必定是新奇的,不期然而然的。
    • 12:13 #书籍/西方美学史/第八章 霍布斯认为,诗要逼真才美。历史要真实,真实就是符合已然事实;诗却要逼真,逼真者于事不必已然,于理却必可能;它可以虚构自然界所没有的东西,造出“第二自然”来,但是决不可以违反自然的理性和规律。这在精神实质上是符合现实主义的。
    • 12:12 #书籍/西方美学史/第八章 霍布斯认为,想象力用来求同,判断力用来辨异,二者之中,判断力更为重要。
    • 12:10 #书籍/西方美学史/第八章 霍布斯是英国经验派心理学的始祖,奠定了经验主义哲学的基本原则:一切人类思想都起源于感觉
    • 12:07 #书籍/西方美学史/第八章 培根反对过去经院派的玄学思辨,把它比作蜘蛛,只会从自己腹中吐出丝来织网;他认为真正的哲学家要像蜜蜂,从各种花蕊采取甜汁,通过自己的消化力,把它转化成蜜。
    • 10:29 #书籍/邓小平时代/第22章站稳脚跟1989-1992 邓小平还指示他的接班人如何应付西方仍在继续的制裁和可能的指责。他说:“概括起来就是三句话:第一句话,冷静观察;第二句话,稳住阵脚;第三句话,沉着应付。不要急,也急不得。要冷静、冷静、再冷静,埋头实干,做好一件事,我们自己的事。”
    • 10:11 #书籍/邓小平时代/第21章天安门悲剧1989年5月17日-6月4日 在镇压后的20年里,很多坐牢的人都被释放,官方对这一事件的说法也逐渐变得温和:先是称为“反革命暴乱”,然后改为“暴乱”,后来又成了“政治动乱”,最终变成“八九风波”。
    • 01:52 #书籍/邓小平时代/第20章邓小平时代的挑战1989-1992 1989年天安门事件前夕,戈尔巴乔夫访华,意味着中苏关系走向缓和,这一轰动事件吸引了众多国际记者。但是这时的天安门示威学生却让戈尔巴乔夫访华黯然失色,国际记者也纷纷把重点转向学生示威运动
    • 01:23 #书籍/邓小平时代/第20章邓小平时代的挑战1989-1992 在1980年代末,大多数学生更加关心的不是政治自由,而是他们个人的自由,如自主择业和摆脱“政治辅导员”的权利。──这些辅导员很少的教育水平很少赶得上学生,但是却控制着学生的前程。
    • 01:03 #书籍/邓小平时代/第19章政治的潮起潮落 邓小平很清楚,毛泽东像皇帝一样至死不退造成了极大危害。所以他决心创建一种新的模式,对高层领导人的任期要有限制,到期就退休。然而就邓小平本人而言,退休是有附加条件的,那就是保留最后拍板的权力。
  • 2022-05-13
    • 23:38 #书籍/邓小平时代/第19章政治的潮起潮落 胡耀邦以他的宽容大度赢得了知识分子的人心,却把限制知识分子的任务留给别人去做。胡耀邦的对手私下蔑称其为“蟋蟀”——“瘦小,机灵,总是上窜下跳”。──有点本末倒置了。
    • 23:35 #书籍/邓小平时代/第19章政治的潮起潮落 胡耀邦也曾试图营造更加自由的氛围,但是抵不过保守党的攻击,最终落了个撤职的下场。
  • 2022-05-12
    • 21:26 #书籍/彷徨/祝福 最初看这篇《祝福》的时候,觉得祥林嫂是笑柄,但是再看的时候却是笑不起来,反觉得可怜。尤其是年初看了丰县八孩事件之后更是如此……
    • 21:16 #书籍/彷徨 开始看鲁迅的《彷徨》,小说集。
    • 19:59 #书籍/呐喊 看完了鲁迅的《呐喊》,总共花了四个多小时,算是读得比较快的。小时候课本看过的鲁迅篇章,或者在各处听到的鲁迅名言,在这里基本都有了:窃书不能算偷的孔乙己、要人血馒头的华老栓、月光下的闰土、精神胜利法的阿Q……
  • 2022-05-11
    • 22:16 #书籍/呐喊/故乡 重新看《故乡》这篇,才发现这篇亦真亦假,很有共鸣。鲁迅的语言风格也和之前完全不一样,充满了童趣。鲁迅这位「老爷」和闰土的关系,恰如《山居杂忆》里高诵芬和她家里的佣人一般,并不完全是雇佣和被雇佣的关系,而是带着一点友谊在里面。
  • 2022-05-10
    • 23:31 #书籍/邓小平时代/第19章政治的潮起潮落 是让文艺变成死水一潭好呢,还是让它成为磙磙长江好?周扬自问自答:当然是磙磙长江好,尽管会带来一点儿泥沙。──这个比喻好,开放的好处,远比封闭的好。
    • 23:23 #书籍/邓小平时代/第19章政治的潮起潮落 先是允许开放言论,意在帮助改正官僚体制中最严重的弊端,争取那些感到需要有所改变的批评者。但是一旦发现对党的敌意威胁到了党的领导,就要进行压制
    • 10:39 #书籍/邓小平时代/第18章为军事现代化作准备 1980年3月12日,邓小平确立领导地位后不久,向中央军委常委说明了他对军队问题的整体看法。他说,军队面临四个问题:第一,“消肿”;第二,改革体制;第三,训练;第四,加强政治思想工作
  • 2022-05-09
    • 23:56 #书籍/邓小平时代/第18章为军事现代化作准备 邓小平从毛泽东那里继承的国防战略,严重依赖于两种极端方式的结合:“人民战争”和核武器。──向下利用人民骚扰入侵者,消耗其耐力,使入侵者不敢久留;向上使用毁灭性武器。
    • 23:53 #书籍/邓小平时代/第18章为军事现代化作准备 所有中共领导人都不断说“党指挥枪”,但毛泽东和邓小平很清楚,在关键的权力斗争中军队主要领导人的忠诚至关重要。──不管是邓小平,还是林彪,在职时,军队的重要岗位都是内战时在同一野战军的战友。
    • 23:43 #书籍/邓小平时代/第18章为军事现代化作准备 李光耀认为:“西方媒体认为中国的惩罚行动是失败的。但我相信它改变了东亚的历史。越南人知道了如果他们越过柬埔寨再进攻泰国,中国将会发动攻击。苏联人不想在亚洲一个遥远的角落陷入长期战争。”
  • 2022-05-08
    • 16:49 #书籍/呐喊/药 一个华家,一个夏家,暗喻华夏愚昧无知的人民自相残杀。夏老三因为举报夏瑜有功,还奖励了银子,这样的举报行为在看客眼里不仅不以为耻,而且还拍手称快,甚至嫉妒。
    • 16:26 #书籍/呐喊/孔乙己 来酒店喝酒的人,往往要亲眼看到黄酒从坛子里舀出,看过壶子底没有水,又亲眼看将壶子放在热水里。充满不信任的社会,可见一斑。
    • 16:22 #书籍/呐喊/狂人日记 满满都是吃人的人,整个社会都在你吃我,我吃你的状态,而且不以为意。最可怕的是,家庭这个原本温馨的港湾,也沦为了吃人的地方。怪不得鲁迅在末尾呐喊:没有吃过人的孩子,或者还有?救救孩子……这里的吃人,当然不是真的吃人,一部分指的是封建礼教。
    • 09:54 #书籍/西方美学史/第七章 新古典主义时期出现的「古今之争」,关注点在于:古人高明,还是今人高明。其中新文艺理论家圣厄弗若蒙表现了许多人缺乏的历史发展观点:他认为亚里士多德的《诗学》固然是一本好书,但也并不完善到可以指导一切民族和一切时代
    • 09:48 #书籍/西方美学史/第七章 法国新古典主义的主要成就是戏剧。新古典主义悲剧的形式之所以流行,三一律之类的规则之所以被认为是金科玉律,都是由于这时期文艺的封建贵族性,普列汉诺夫在他的《从社会学观点论法国戏剧文学和十八世纪绘画》一文里作过透辟分析。 #想读
    • 09:46 #书籍/西方美学史/第七章 布瓦洛所代表的新古典主义文艺理想基本上还是封建宫廷的文艺思想,他对诗人的一句劝告很明显地体现了这一点:研究宫廷,认识城市。「研究」和「认识」,二者的差别可见孰轻孰重了。
    • 09:39 #书籍/西方美学史/第七章 新古典主义的立法者和发言人是布瓦洛,它的法典是布瓦洛的《诗艺》,《诗艺》的出发点:理性
    • 09:26 #书籍/西方美学史/第七章 笛卡尔的《论方法》,是哲学上一部划时代的著作,理性主义思潮的结晶
    • 09:22 #书籍/西方美学史/第七章 意识形态总是社会经济基础与阶级关系的反映。十七世纪的法国,第一等级是天主教的僧侣,第二等级是世袭贵族,第三等级是资产阶级上层新贵。当时的法国新古典主义,实质上就是阶级妥协和中央集权制的产物,象征之一就是法兰西学院。
  • 2022-05-07
    • 00:30 #书籍/呐喊 开始看《呐喊》,鲁迅小说集,许多经典的小说都在这本书里,就当是重新回味了
    • 00:15 #书籍/热风 看完了《热风》,忽然就完了,总共也就看了一个小时吧,内容还是挺少的。这本书收录的多是鲁迅的随感,零碎而不成体系,说是杂文嘛,倒也没有太明显的主题,论述的深度也不够,所以总体给我的感觉一般
  • 2022-05-06
    • 18:34 #书籍/热风 我所佩服诸公的只有一点,是这种东西也居然会有发表的勇气。──哈哈哈,冷嘲「热讽」(热风),很符合书名了。
    • 18:14 #书籍/热风 前半部分的随感录,都是一些零碎的想法,见解没有太独到,收获不多
    • 09:42 #书籍/邓小平时代/第17章一国两制台湾香港和西藏 驻北京的外交官大都知道邓小平常用吐痰来强调重点;在场的人看到,邓小平和戴卓尔会谈时,不时往痰盂里吐痰。──这个习惯也是够独特的。
  • 2022-05-05
    • 23:08 #书籍/邓小平时代/第17章一国两制台湾香港和西藏 “一国两制”的基本思想是由周恩来提出来的,邓小平在1982年进行了深入而系统的阐述,成是成为“一国两制”的政策。
    • 23:05 #书籍/邓小平时代/第17章一国两制台湾香港和西藏 一旦民族主义的火焰被煽动起来用以巩固对自己的支持,就不会有任何共产党领导人可能选择背叛这种民众情绪,邓小平也不例外。
    • 22:46 #书籍/邓小平时代/第16章加快经济发展和开放1982-1989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个巧妙的概念,在做市场改革时,可以对保守派说,这仍然是坚持社会主义,没有放弃社会主义高级阶段的目标。
    • 22:31 #书籍/邓小平时代/第16章加快经济发展和开放1982-1989 在讨论世界银行驻华首席代表的人选时,邓说,他不在乎首席代表是哪国人,他只希望是一个最胜任的人。──邓小平务实的又一例证。
    • 21:49 #书籍/西方美学史/第六章 看完了第一部分:古希腊罗马时期到文艺复兴。
  • 2022-05-04
    • 18:08 #书籍/西方美学史/第六章 薄伽丘等人都承认诗要用虚构,但是虚构不是为了说谎,而是要把实在的真理隐藏在虚构这幅障面纱后面。——让我想起了《为人民服务》这部小说的开头,阎连科说到:许多生活的真实,需要用小说去表达。
    • 17:29 #书籍/邓小平时代/第15章经济调整和农村改革1978-1982 邓小平的改革方式:不争论,先尝试,见效之后再推广。无论是农村的包产到户改革,还是城镇个体户雇工问题,按这样处理都赢得了胜利。
    • 17:14 #书籍/邓小平时代/第15章经济调整和农村改革1978-1982 在为经济出谋划策时,不同的意见逐渐形成对立的两级。一方以“建设派”(the builders)为中心,他们热衷引进新的工厂和基建项目;另一方以陈云为首,可以称为“平衡派”(the balancers),他们行事谨慎,力求资源能被用于所有国家重点项目。邓小平后期逐渐转为支持陈云。
    • 15:00 #书籍/西方美学史/第六章 文艺复兴不只是意识形态的转变,更加重要的是社会经济基础的转变,也就是封建势力的削弱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的建立。
    • 12:03 #书籍/西方美学史/第五章 但丁作为诗人,特别重视字的音乐性,他说:诗不是别的,只是按照音乐的道理去安排成的词章虚构。因此,他认为诗是不可翻译的,翻译成别的语言,必然会破坏它的优美与和谐。
    • 12:00 #书籍/西方美学史/第五章 但丁最重要的理论著作是《论俗语》。所谓的俗语,就是指教会所用的官方语言——拉丁语相对立的各区域的地方语言。但丁抬高俗语,是要文学更接近自然和接近人民。
    • 11:51 #书籍/西方美学史/第五章 但丁在给康·格朗德的信里,他说明了《神曲》的意图,特别强调这部诗的寓言意义:第一种意义是单从字面上来的,第二种意义是从文字所指的事物来的;前一种叫做字面的意义,后一种叫做寓言的,精神哲学的或秘奥的意义。
    • 11:19 #书籍/西方美学史/第五章 圣托马斯是基督教会公认的中世纪最大的一位神学家。他的美学思想见于他的《神学大全》。他的基本出发点是和圣奥古斯丁是一致的,也是把普洛丁的新柏拉图主义附会到神学上去,不过他同时接受了亚里士多德的影响。
    • 11:08 #书籍/西方美学史/第五章 圣奥古斯丁认为美虽有绝对的,而丑却没有绝对的。丑都是相对的,孤立地看是丑,但在整体中却由反称而烘托出整体的美,有如造型艺术中阴阳向北背所产生的反称效果。他还打过这样的比喻:在一首诗里,一个富于生命和情感的音节也见不出全诗的美,尽管这音节本身有助于造成全诗的美。
    • 11:06 #书籍/西方美学史/第五章 圣奥古斯丁给一般美所下的定义是“整一”或“和谐”,给物体美所下的定义是“各部分的适当比例,再加上一种悦目的颜色”。
    • 10:42 #书籍/西方美学史/第五章 基督教成为罗马国教,主要还是能够维持政权。随着教会权利的扩大,教会采用愚民政策,不让人民有受教育的机会。当时许多国王和贵族都是文盲,普通人可想而知了。这一政策,对文化教育,特别是文学和艺术,破坏非常之严重。
    • 10:13 #书籍/西方美学史/第四章 贺拉斯提出文艺两重功用:教益和娱乐。朗吉弩斯对文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平凡的文章对听众所产生的效果不是说服而是狂喜,奇特的文章永远比只有说服力或是只能提供娱乐的东西具有更大感动力。
    • 00:09 #书籍/西方美学史/第四章 《论诗艺》对于西方文艺影响之大,仅次于亚里士多德的《诗学》,有时甚至还超过了它。
    • 00:07 #书籍/西方美学史/第四章 贺拉斯认为,整体概念与和谐概念是密切联系的,他还把和谐整体的要求推广到风格方面。他反对在作品中插入一些色彩鲜艳的与上下文不协调的辞藻,他称之为「大红补丁」。
  • 2022-05-03
    • 23:38 #书籍/邓小平时代/第14章广东和福建的试验1979-1984 广东特区的政策是习仲勋争取的,但是领导发展的却是任仲夷
    • 18:52 #书籍/邓小平时代/第13章邓小平时代1978-1989 邓小平从未提出过治国原则,但是批阅他的讲话、参考他部下的看法以及他实际作过的批示,可以总结出一些基本原则
    • 18:44 #书籍/邓小平时代/第13章邓小平时代1978-1989 实际上,有些人觉得与周恩来和胡耀邦相比,邓小平待人就像对待工具,视其是否有用。
    • 16:51 #书籍/邓小平时代/第12章组建领导班子1979-1980 邓小平为他的班子选出了三个他认为适合、并相信有能力领导中国现代化的干部:胡耀邦(1915年生)、赵紫阳(1919年生)和万里(1916年生)。胡耀邦已证明他能领导中国科学院的科学家。赵紫阳在四川开展了很有前途的企业重组试验。万里对铁路秩序进行过成功的整顿。
    • 16:38 #书籍/邓小平时代/第12章组建领导班子1979-1980 城市精英更倾向于批评毛泽东,但农村人普遍更愿意接受对毛泽东的崇拜。
    • 10:56 #书籍/邓小平时代/第11章向美国敞开大门1978-1979 中美建交的关键阻碍是台湾问题,即美国是否可以继续向台湾出售武器,这是影响和平收复台湾的关键。邓小平在美国继续对台售武的情况下决定实现两国关系正常化,除了应对苏联日益增长的威胁,还有迫切希望国家实现现代化。
  • 2022-05-02
    • 20:26 #书籍/邓小平时代/第10章向日本开放1978 从1977年末到1978年7月中旬,中日双方几乎不间断地举行了数轮有关条约细节的谈判,但反霸权的条款仍然是主要症结。──该症结最后以缓和条款语气而解决。
    • 20:03 #书籍/邓小平时代/第9章苏联和越南的威胁1978-1979 邓小平是实用主义者,在遇到新问题时,他首先会尽量搞清楚症结所在,然后才决定如何应付。如果他的行动引发一些新问题,他会逐个加以处理。
    • 19:30 #书籍/邓小平时代/第9章苏联和越南的威胁1978-1979 实现现代化需要国外技术,而中日、中美的关系缓和会刺痛朝鲜。邓小平的处理是通过访问朝鲜提前告知,并在外交和援助方面尽可能支持,以维持中朝两国良好的合作关系,避免朝鲜和越南一样加入包围中国的行列
    • 19:10 #书籍/邓小平时代/第9章苏联和越南的威胁1978-1979 邓小平的战略分析起点和毛泽东是一样的:分清主要敌人,广结盟友与之对抗;分化敌人的盟友,使其疏远敌人。
    • 19:00 #书籍/西方美学史/第四章 古典主义是在罗马时期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政治。当时罗马人通过侵略战争,把一个个共同政体的城邦变成军事统治的庞大帝国,其艰巨的任务是维持政权。他们没有余力也没有必要在文艺方面开辟一个新天地,而是继承了希腊的文化,作为统一被征服的各民族的统治工具。
    • 18:46 #书籍/西方美学史/第三章 亚里士多德是西方哲学的集大成者,但是依然有历史的局限性,例如在悲剧上主张上层统治人物才能做悲剧主角,反映了当时奴隶主阶级的意识形态。
    • 14:59 #书籍/邓小平时代/第9章苏联和越南的威胁1978-1979 苏联和越南的威胁1978-1979 外国来访者很喜欢邓小平,他机智、专注,讲话直言不讳,原意解决问题。他能很好地抓住主要问题,深刻理解并简单说明问题的实质,果断并且直截了当地作出判断和决定。──能够抓住主要问题,并理解问题的本质,也愿意解决问题,这类人很受人尊重。
    • 14:57 #书籍/邓小平时代/第9章苏联和越南的威胁1978-1979 毛泽东会见外国人时散发着帝王般的自信,谈论哲学、历史和文学,纵论天下大势。周恩来在国内外会见外宾时,则表现得博学而儒雅,他态度亲切,体贴入微,对客人照顾得十分周到。他既谈大事,也愿意讨论细节。──毛泽东和周恩来的外交风格区别,也可以说是个人风格差别所致。
    • 11:27 #书籍/邓小平时代/第8章为自由设限1978-1979 事实上,从1979年到1992年这个时期,大趋势是自由讨论的空间在不断扩大
    • 11:24 #书籍/邓小平时代/第8章为自由设限1978-1979 胡耀邦本人更希望看到一个较为开放的社会,他相信国家不会因为人们更自由地表达不同观点而陷入混乱。在划定自由方面,邓小平和胡耀邦分歧越来越大,最终导致邓小平在 1987 年决定将胡耀邦撤职。
    • 11:19 #书籍/邓小平时代/第8章为自由设限1978-1979 邓小平提出四项基本原则,说明自由的界限。虽然这篇讲话只准备了两三天时间,但是成为了此后二十多年判断文章、书籍或电影在政治上是否违规的指导原则
    • 11:12 #书籍/邓小平时代/第8章为自由设限1978-1979 当抗议者吸引了大批群众,开始反对中共领导的根本制度时,他断然采取措施压制了这种挑战。正像一个省委第一书记后来所说的,邓小平对民主的看法就像“叶公好龙”一样,如果龙真的出现,他就害怕了。 ──西单民主墙,从支持到关闭。
    • 00:54 #书籍/邓小平时代/第7章开创邓小平时代1978-1980 表达了党内高层的一种主流观点:中国的两次大灾难——大跃进和文革,是由于制度造成的,这种制度允许一人统治,容不下不同的声音。
  • 2022-05-01
    • 18:58 #书籍/邓小平时代/第7章开创邓小平时代1978-1980 中国改革开放三个转折点:1978 年 5 月 2 日至 6 月 6 日,谷牧率领的考察团对西欧的访问;1978 年 11 月的中共十一大;1978 年 12 月的三中全会。
    • 18:47 #书籍/邓小平时代/第7章开创邓小平时代1978-1980 在日本,推动国家走上现代化道路的历史转折点是“岩仓使团”。从1871年12月到1873年9月,明治政府的51名官员乘坐轮船和火车,考察了15个不同的国家。 ──中国也在 1978 年派出许多考察团,打开了中国官员的视野,也让他们认识到中国的落后。这些看法使得干部们更确认邓小平的做法是正确的。
    • 18:46 #书籍/邓小平时代/第6章在华国锋时期复出1977-1978 “实践标准”和“两个凡是”这两篇文章成了磁铁的两极,各自吸引着持有两种不同观点的人。──矛盾一触即发
    • 18:17 #书籍/邓小平时代/第6章在华国锋时期复出1977-1978 邓小平又解释说,不能把毛泽东在某个场合做的事拿来解释他在不同场合和时间做的事。毛泽东本人也承认自己犯过错误,不管什么人,只要做事就会犯错误。──在「两个凡事」的背景下,邓小平对这个社论的解释。
    • 18:06 #书籍/邓小平时代/第6章在华国锋时期复出1977-1978 中国的对外开放政策,始于 1977-1978 年华国锋的领导,但并非华国锋首创,而是被很多中共干部视为中国必由之新路的政策。
    • 11:43 #书籍/邓小平时代/第6章在华国锋时期复出1977-1978 其实,在华国锋当政的过渡期——从1976年9月毛泽东去世到1978年12月的三中全会——他不但逮捕了“四人帮”,而且抛弃了毛的激进思想,减少了意识形态和政治运动的作用,更加强调现代化而不是阶级斗争,将毛泽东时代不够常规化的党内会议转为正常。华国锋还派一个又一个代表团出国学习现代技术。是他——而不是邓小平——启动了中国的经济特区,并进行吸引外国直接投资的试验。
    • 10:25 #书籍/热风/随感录三十五 国粹,应是本国独特而且好的东西,例如清朝的辫子是很独特,但是不能称作是国粹,更不应该呼吁保护。
加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