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饮食

◎ 烤肉刘

今天中午去望京吃了一顿烤肉,餐馆名字叫做烤肉刘。招牌下写着硕大的几个字——老北京特色。

其实它不说这几个字,我大致也能知道这是老北京的餐馆,因为他的招牌早已把「老北京特色」贴脸上了——产品+姓氏的命名方式,这是北京特色餐馆最常用的套路。其他地方我没见过如此命名的,可能也有,但是不会如此普遍。

对于品牌来说,一个好名字是极其重要的,甚至可以影响其传播效果。那些拗口的名字,往往因为难以发音而导致传播有限,而朗朗上口的品牌则对于宣传来说事半功倍。对于家族来说,加入姓氏后,可以大大增强个人品牌在产品上的关联程度,例如「李宁」「重庆鸡公煲」「王老吉」。

我们熟悉的一些品牌,大多将名字放在首位,后面跟着产品名字。「张亮麻辣烫」「王守义十三香」等。但是老北京的不少特色餐馆却一反常态,将产品放在首位,而名字居后。例如今日所去的「烤肉刘」,又如「爆肚冯」「混沌侯」「豆汁何」「茶汤李」……这些老字号,往往是过去一些老手艺人在某个领域做得出类拔萃,为人称道,于是众人的称呼逐渐演变为「产品+姓」。这种叫法的形成,估计是和北京话有关联。北京话儿话音太强,字词后习惯带「儿」字,这放在姓氏后显得不突兀,甚至带着点亲切。如果是姓氏放在产品前,串起来读则有点不伦不类的了。这种命名,一方面认可了饮食产品的味道,另一方面加入了其姓氏作为区分,是一种莫大的肯定。而这些被大众认可的个人品牌,逐渐发展起来成为一个地方品牌。当人们谈起某个饮食产品时,就会立刻想到某个品牌,自然也会提到这个创始人的姓氏,但是这背后是谁就很少有人得知了。

当然,并非全部老北京特色的饮食餐馆都使用这个命名形式,不然就那几样菜,几个普遍的姓氏,组合后得出现多少重复的餐馆,这样也就失去了品牌的意义。

加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