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的第三次迭代

从今年的 7 月份开始,我逐渐将写日记这件事转移到 Obsidian 上,是为写日记的第三次迭代。

回想过去几年写日记的演进:日记的初代,用笔在笔记本上记录;二次迭代,在电子笔记上记录,这期间主要是用 eDiary 这款软件[1];三次迭代,依旧是电子笔记,但是这次用的是 Obsidian。至于和第二代有什么区别,以下我将展开说说。

#日记模版

得益于 Obsidian 的模版,我可以按照模版快速插入各类格式,打开即写。模版自由度很高,可以按照需求设置。我根据自己的需求,结合日常习惯,决定采取以下的模版,具体怎么使用将在下文说明。

---
type: "daily"
date: {{date:YYYY-MM-DD}}T{{time:HH:mm:ss+08:00}}
---

##### 🎉 值得高兴
1. 
2. 
##### 🎯 值得反思
1. 
2. 
##### ⏳ 间歇日记
- 

#间歇日记

第一、第二代日记,一般的记录流程是,在当天晚上即将入睡的时候翻出来,然后回想今天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情,接着花上十几二十分钟书写下来。

这样做的好处是,日记简洁且重点突出,因为一般只会记录一两件重要的事情。但同样也有坏处,那就是需要重新整理思绪,时间耗费较长,同时会漏掉一些重要的细节。另外,这种方式有个弊端——很容易间断,如果因为什么事情耽误了,断开几天后就很难重新拾起。从此日记变成周记,周记变成月记……

电子日记很方便,拿起手机就可以记录。所以我改变了此前的习惯——不用非得等到“焚香沐浴,端坐桌前”才开始记日记,而是将日常都记录下来——所谓的“间歇日记[2]”。

◎ 以 12 月 4 日为例

我是这样使用“间歇日记”的:

  • 记录当下的想法/感受:“10:00 今天天气大好,阳光晒得很舒服”
  • 记录发现的趣事/工具:“11:00 Dialogue 插件很棒,可以整理主题式的讨论”
  • 记录工作状态始末:“14:00 开始分析数据,预计四十分钟”

通过 Obsidian,我可以快捷地键入当下的时间,然后进行输入:捕获一些零碎的真实想法,一些新的发现,以及在开始某项工作时迅速进入状态,结束工作时清空大脑

虽然会比较像流水账,但是重在真实。而且,在当天即将结束的时候,我会快速浏览一遍,看下今天有什么值得高兴的事情,以及值得反思的事情,然后简单做下总结写在开头。

如果想要对某些事情展开,我就会在“间歇日记”下方继续记录,有时会洋洋洒洒写上几百字,有时只是几句话。

#关联

Obsidian 的双链属性,给书写笔记带来极大方便的同时,也使得一系列的行为串联起来,而不是以前的相互孤立

例如 《亚马逊编年史》 这本书我很早就开始读了,笔记库里已存在该书,如果当天某时某刻我开始读它,我就会在间歇日记里开始记录,只需要键入关键词,就能呼出它并快速输入,并且将这本书和当天的日记建立了关联

◎ 与《亚马逊编年史》有关的笔记

这更像我们日常的状态,一切都不是线性的,而是像神经网络一样的互相关联。

#总结

这次日记迭代,主要是改变了记录的思路,以及利用 Obsidian 提升效率,同时更关注各种行为之间的关联

通过这样的方式践行几个月后,给我带来以下几点:

  • 不曾断过日记
  • 每篇日记少则数百字,多则上上千字
  • 明显感觉更充实:日记促使我记录,记录促使我反思
加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