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记|第三十六期

消失的人|载人飞行|归因理论|VSCode|建站工具|Pandas|Hacker News|不确定下理智决策|测试案例

#资讯

  1. The companies that help people vanish

    帮助人们「消失」的公司。在日本,每年都会有人选择消失,放弃他们的生活、工作和家庭,这些人被称为「jouhatsu」,在日语中是蒸发的意思。「jouhatsu」最初是用来形容 60 年代决定失踪的人,这些人决定直接离开他们的配偶,而不是经历复杂的、正式的离婚程序。

  2. Humans Take a Step Closer to ‘Flying Cars’

    一家日本公司表示,他们已经完成了电动垂直起降的载人飞行。这架飞机有一个座位,每个角上有八个发动机和两个螺旋桨,飞行时间 4 分钟,高度约 3 米。专家表示,这项技术需要努力,而且成本很高。

    ◎ 来源美联社

#言论

许多人说,钱锺书记忆力特强,过目不忘。他本人却并不以为自己有那么“神”。他只是好读书,肯下功夫,不仅读,还做笔记;不仅读一遍两遍,还会读三遍四遍,笔记上不断地添补。所以他读的书虽然很多,也不易遗忘。《钱钟书手稿集》

情境归因(Situational Attribution):外因,将行为发生解释为情境(环境)因素使然者 性格归因(dispositional attribution):内因,指个体将行为之发生解释为自己性格使然

(归因理论提出者弗里茨·海德)

当一件事的难度超过一定程度的时候,那些聪明的人会找到更省力的方法,而能力上有问题的,还是在那使蛮力。(陈皓-左耳朵耗子)

#资源

  1. 会了吧

    VSCode 学英文工具。打开源码可以自动分析所有包含的英语单词,并显示解释结果,先学单词再看代码。

    ◎ 会了吧

  2. vscode-debug-visualizer

    可视化 VSCode Debugger 插件。

    ◎ 可视化 Debug

  3. Softr

    一个 NO Code 建站工具。

    ◎ Softr-Platform

  4. Pandas 中文教程

    本教程针对 0 经验、无任何编程背景人员,不需要先去学习 python 和 numpy 库。

  5. Hacker News

    订阅 Hacker News 每日/每周/每月排名最高的 10 条新闻。

    Hacker News Daily Top 10

    Hacker News Weekly Top 10

    Hacker News Monthly Top 10

#文章

  1. How to Make Rational Decisions in the Face of Uncertainty

    面对不确定性,如何做出理性决策?哈佛商业评论的一篇文章给出可供参考的方式。除了文章内容外,里面有个观点我很赞同,面对不确定的世界,相对于结论,我们思考的方式其实更重要。这就好比面试,优秀的面试官是和你探讨思路,而不是仅仅想要获得/验证某个结果。

  2. 国外公司是如何测试他们的软件系统的?

    这里有个集锦,收集了国外优秀软件公司如 Airbnb、Amazon、Apple等的测试方式,这些文章/指南/工具来自公开资源,例如公司博客/会议等公开分享的平台。

近期有几个社会新闻,其中不少网友的表现,令我大跌眼镜。尤其是 #当街打死前女友# 新闻中,众多网友简单地将原因认为是女方彩礼过高导致。让我想起海德的归因理论,虽然和此次事件关系不大,但是以往发生的事件,不少人容易陷入一些常见的归隐谬误里。

基本归因谬误/基本归因错误(英语:Fundamental Attribution Error):人在解释别人的行为原因时,倾向归因于个人内在特质(一定是他有这样的人格,才做出这样的行为),而非外在情境因素(也许是情势所迫,或这个场所有特殊的潜规则)。

自利归因(Self-serving attributions) 因高估自我因素而低估外在因素的影响力。倾向于做出对自己有利的解释。(例如:上班迟到是因为路上交通拥挤,但其实每天交通都很拥挤。)

例如女生穿着暴露外出,被强奸,不少人便会持「这样的女生,活该被强奸」的观点,将被强奸的原因归因于女生自身(基本归因谬误);假设被强奸的是自己,则会抱怨法治环境不佳,滋生出这么多强奸犯,归因于环境(自利归因)。

而在某些社交平台里,不少人缺乏辨别,只为寻找自己认可的观点,然后便盲目跟风,网络的匿名性使其更加泛滥。个体影响个体,最终影响整体,舆论就带跑偏了。此前看过的一篇文章 Uncertain times 提到过类似的观点

萤火虫的发光,决定于旁边萤火虫。这种「复制」的原则,导致群体以「突发」或「快速」的方式进行同步。人类学家 Ruth Benedict 在她的《文化模式》(Patterns of Culture,1934)一书中认为,社会体系的每一部分都以迂回的方式依赖于其他部分。这种系统不仅是非线性的——整体大于部分之和——而且部分本身的行为取决于整体的行为。

就像成群的萤火虫一样,所有的人类社会都是集体的,是成对的。集体,也就是说,是我们的综合行为产生了全社会的影响。再加上,我们的看法和行为取决于他人的看法和行为,取决于我们共同建立的社会和经济结构。

细想一下,这里的描述,是不是和微博某些言论,以及微博的大环境高度相似?

加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