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下自己 Obsidian 的日常使用。
当前的配置:
- 主题:minimal
- 插件:Dataview 等,罗列意义不大,后续会结合我的使用适当展开
我安装插件的目的主要是提升效率而不是美观,这是逐渐形成的基本原则;另外的原则是尽可能不破坏 markdown 格式,否则后续迁移成本太大。
使用的一年多来,每日打开的软件必然有 Obsidian。我用它来做什么呢?可以先看下我的文件夹构成:
- 收集箱:先创建,再归类
- Inbox
- 日记周记:日常记录和规划
- Daily
- Weekly
- 书影播客:输入
- Reading
- Film
- Podcast
- 画图:草图、脑图、流程图
- Excalidraw
- MindMap
- 文章:输出
- Essay
- 知识卡片:值得记录的知识
- Card
- 摘录:文章、语录摘录
- Excerpt
- Dialogue
可以看到,我的日常输入以及输出,甚至日程规划,都可以放在 Obsidian 上。
- Obsidian 的页面组织结构:左侧是文件夹以及近期查看,方便快速切换文件;中间是编辑查看区域;右侧是日历、日程、局部关系图,方便切换日志以及浏览日程,同时了解当前文档与其他文档的关联关系。
- 每天晚上我一般会创建次日的
Daily
文档,做明日的简单规划,第二天就可以在对应文档依据规划实施,并记录间歇日记
。间歇日记
是我每日记录的重点,它将会把时间
和事件
串联起来,此前文章有介绍过,之后也会展开,不赘述。 - 在记录日常时,我可能会有一些输入,例如开始看一本书《书名》,此时我的
Daily
就会出现一个双链文件[[书名]]
,并通过Hover Editor
这个插件快速创建文件至Inbox
,并在适当时候归档到Reading
。同理,电影、播客、摘录等均是如此。 - 对于更细的维度,我会用
标签
去管理,例如出现了一个灵感,我会在间歇日记
里打上idea
。我用得比较多的是想读
想看
以及一些给内容打上类别的标签。这让我在后续能够快速定位到某一个类别的内容,例如我想检索近期的书单,就可以利用想读
这个标签。 - 关于输出,除了
间歇日记
这些流水式的输出,还有主题式的输出。一类是卡片知识,我会使用固定的模版,附上我用自己总结的话,以及知识部分共识,同时带上来源。最后会以卡片的形式呈现,方便回顾;另一类是主题文章,零碎的思路我会用想写
标签标记,较为完整的思路我会放在一个写作看板里记录;还有一类是对摘录内容的延展,这类会通过插件导入,我在阅读时使用callout
标记,并输出为卡片,方便回顾自己的想法。
整体的使用习惯是这样的,后续会结合具体的场景进行展开,包括如何使用,以及用到什么插件或者快捷操作。